Good Deals on Offer A  world  to  offer you good deals                                                 

 

                                                                                                               

     

Bookmark and Share

Deal Zone

Beauty  (Travel Photos)

Blog

3rd Party Opinion

Game

Useful Tools

WWW Links

>Terms & Conditions

>Contact me

>Work with me

>Donate 

 

     Advertisement

 

 

How to Importing Cars to Netherlands from Germany and Saving you at least 1,000 Euros in Cost

It’s really possible to save a lot of money importing a car like this, and here in the Netherlands there’s not much information in English on the topic.  In fact a lot of the information in Dutch is posted by Internet trolls and misleading, suggesting it’s illegal, difficult or you need to make use of an importer.  In fact it’s very easy to do yourself, but is a little time consuming.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in order to use a car purchased in Germany in The Netherlands the car has to be ‘imported’, but that’s still the reality in Europe.  Actually, I think even taking a car from one US state to another can involve some red tape, and this probably isn’t so different.  In fact I think this same process exists many places, which is why I thought I would post about my experiences.

Why Import a Car?

My top motivation was because I hate Dutch car dealers.  They are such a scam.  The country is small, and the few dealers that exist here all operate as a cartel.  They use the excuse that when they themselves import a car they need to pay taxes up front, so they can only import cars that sell quickly.  In fact it’s more like they only import cars that make them the most money.  When you go to a car dealership, they will walk over to the car they want to sell you and if you don’t want to buy it they just shrug their shoulders.

In fact there are many colors not available here, because the dealers only want to stock very neutral colors.  There are also many configuration options like large and/or diesel engines with cheaper interior trim levels, that don’t provide the dealers with enough profit.  For some reason if you want a diesel engine here, you have to pay through the nose for it with a more expensive interior, and the dealers just think we have to accept that.

Besides many models of cars not being available, there are also very significant tax benefits to importing a used car.  BPM is the Dutch tax you have to pay on all cars here, and if you import a car that’s for example 1 year old, you get at least a 30% discount.  The sweet spot in this discount is about 18 months (at about a 40% discount), but even a car that’s just a few months old can save you a lot of money.  An even older car qualifies for a larger discount, but the increase tapers off after 18 months.  Before discounts, BPM tax can range from about €3000-10000, so getting a discount is very important.

When you import a used car you also pay the sales tax (VAT) in the country you buy the car, and in Germany this is 19%, while here in the Netherlands it’s 21%.  This alone is a significant savings.

What is a Used Car and How to Find One

In the EU a used car is defined as one at least 6 months old, with at least 6000 km on the odometer.

The difficult thing about importing a brand new car is you need to pay sales tax (VAT) in your home country.  That means, in theory, the dealer has to sell you the car without tax, and instead you have to pay this at home when you register the car.  Since some people have found ways of not paying this tax at all, most dealers won’t sell a car to you in this way because they might end up being liable for this tax.  It may be possible to pay an importer to import a new car for you, but it’s hard to do this as an individual.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specific car, websites autoscout24.de and mobile.de offer a very large selection of used cars — but be careful!  First of all do not believe the reviews on these sites, because negative reviews are blocked and removed.  Just like anywhere, there is also a lot of fraud in Germany with used car sales.  There are many bad dealers, especially the smaller ones.  The RDW, the Dutch car regulatory agency reports that 1 in 5 odometers in imported German cars shows signs of tampering, and half of these have definitely been altered.  Be particularly careful of cars that have been in accidents.  By law all cars sold are supposed to come with a 1 year warranty, unless you wave this right, so be careful what you sign.

Most people without technical knowledge of cars will want to buy from a dealer that also sells new cars of the brand you are looking for.  For example, I bought a used Skoda, from a Skoda dealer.  In addition, be sure to research the dealer on the Internet.  Look at websites like trustpilot or Google Maps, which have uncensored reviews.  Many of these dealers are huge, and work on the basis of low commissions and high volumes, so it’s still possible to get a good deal from them.

Jahreswagen

This is a German word that Google Translate says means ’employee car’ in English.  Actually, it’s more than that.

It turns out there are more people besides us looking for a high quality used car.  In fact it’s a cultural thing in Germany, that some people don’t believe in new cars.  The argument goes that a new car is too expensive, and many new cars have mechanical problems that emerge in the first year.  They say it’s better to buy a 1 year old car, that’s cheaper and has all the kinks worked out.

So if all these Germans are looking for lightly used cars, and people like you and me are looking for lightly used cars to export, where do all these 1 year old used cars come from?  The German car dealers have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called a jahreswagen.  As a work benefit, they give new cars to their employees to drive for a few months, then return to the dealer.  Since they need to be resold, they have to be driven carefully, kept in perfect condition, and are generally still under manufacturers warranty by the time you get them.  These are several thousand euros cheaper than a new car, and fall under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a used car.

The German car market is full of this sort of car.  Almost every dealer carries them.  This is a very good type of car to buy and export.

Don’t confuse this type of car with one that was a former rental car or taxi, which will certainly have been driven a lot harder.

When you buy a car, at least from a dealer, you generally first have to sign a purchase contract.  Among other things this gives the dealer your permission to register the car temporarily under your name with the German authorities, and allows the dealer to arrange temporary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export plates like the ones in the picture above.  These plates are valid for either 14 or 28 days, and let you drive anywhere in the EU.  The period of validity is indicated in the red area on the right.  In this case the plates expired 1-aug-2018.

In the purchase contract you will also specify if you will pay by bank transfer or cash.  If you are bringing the cash from The Netherlands on public transport, consider the safety of this first.  Also here in Amsterdam there is significant crime in areas around banks that dispense large amounts of cash.  Even if you do decide to pay in cash, be wary of dealers who only accept cash, because 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dodge taxes.

If you buy your car from a private party instead of a dealer, unless the seller lets you keep the old plates, you will probably have to go yourself to the KFZ-Zulassungsstelle in Germany and arrange these plates.  In this case, be sure you have arranged liability insurance in advance, or they won’t issue the plates.  In any event, someone, either you or the seller, has to go to the KFZ-Zulassungsstelle and register the car as exported.

These plates are the subject of urban legends.  If you read Internet forums in Dutch some people will suggest they are illegal in The Netherlands, or that people who live here can’t use them because they represent an evasion of Dutch road tax.  This is all nonsense, they are issued under an EU directive and the Dutch authorities issue a similar plate themselves for exporting cars.  They are 100% valid across the entire EU, regardless of the driver of the vehicle.

The EU has decided all EU residents have the right to buy a car in any other EU country and bring it home to use, and The Netherlands has to make this possible.  This is simply the law.

Be careful, there’s a similar looking plate with a 5 day validity, that’s only valid in Germany.  Using a 5 day plate to drive back to The Netherlands is at your own risk!

Importing and Registering the Car

Once back in The Netherlands you have to go to the Dutch counterpart of the German KFZ-Zulassungsstelle, which is called the RDW.  In short, you need to check the opening hours of the office closest to you, then show up at least a half hour before that.  Take a number, wait your turn, present all the paperwork for the car, get another number and wait for your car to be inspected.  For an almost new car expect the inspection itself to take about 90 seconds, and another 15 minutes for the guy to do all the paperwork.

The RDW will confiscate all the registration related paperwork for your car, but will let you keep the license plates.  This means it’s technically no longer legal to drive your car, but parking it on the street is no big problem.  Remember your export plates have the expiration date in big letters on the front, so don’t drag your feet too long in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or you will probably have to find off street parking for your car.

If you go to the RDW in Amsterdam,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N200 is a neighborhood with free on street parking!  This is a good place to just leave your car for a week or two.

After you pass the inspection, you need to submit the completed tax forms.  If you are organized enough to have filled these out in advance, there’s a dropbox at the RDW.  Otherwise, you have to send then by mail, which takes an extra day or two.

The tax forms are not for the faint of heart.  They take some time, and are all in Dutch.  They are all online, in digital form, and can all be translated with Google Translate.  Basically you can choose either the current rules for determining the BPM tax, or the ones in effect when the car was newly registered.  You have to compute both of these.  You also get a discount for importing a used car, and you can either base this on the actual depreciation or on their standard formula.  Their formula is probably more advantageous, and if you accept it you don’t have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depreciation.  There is also a space for you to state the catalog price of the car, which is the new list price less all taxes.

After you submit the tax form to the Customs/Tax Authorities, it takes about 2 days for them to process the form.  About 5 days after you pay the assessed taxes, the RDW will complete the registration and send the registration card to you.  With the registration card you can get plates made at most mechanics or lots of other places, and then you’re done!  In total, this process takes about 5-7 working days.

Don’t forget to insure your new car.

Update 19 Dec 2018:  Tax Forms

Some people have been sending me emails with different questions, but one concerned the rule of moving to the Netherlands and bringing your car as part of your household goods.  In this case you don’t need to pay BPM.  As far as I can see on the tax authority’s website, the procedure for this is pretty much exactly as I have already laid out here, but you have to file an additional form to ask for the exemption, which is also unfortunately in Dutch.

The form to ask for the moving exemption is here.

The general tax form that everyone has to file as part of registering the car is here.

These forms are in Dutch, but you can probably copy and paste the text into Google translate.

You probably need a Dutch taxpayer ID before you file any forms.  This is called a Burger ServiceNummer or BSN.

I expect these links to change, so if the links don’t work don’t hesitate to send me a mail and I will track down the new links.

The tax authorities are not clear about when the form asking for the relocation exemption needs to be filed.  It apparently can be filed before or up to 1 year after you move to the Netherlands.  If you file it after registration, you will need to pay the BPM up front and get a refund later.

If you are asking for a BPM exemption, be sure to put it in perspective.  For a new car the BPM can be around €6000-10000, but this goes down quickly with the age of the car.  A 5-year old car is probably around €500, and if you have a car much older than that, it may not be worth asking for an exemption.

              

Back to Top

Source: from here

如何跟女生訊息聊天?11招超強秘訣讓女生愛上你!

本篇文章主要說明在女生還未對你失去興趣前,教你如何使用訊息來擄獲女生的芳心。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仔細聽好尤其當你遇上以下這些情形:

  • 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讓她對你保持興趣
  • 你感覺到因為訊息傳的不得當使得她遠離了你
  • 你想要在約會見面時讓她對你有興趣

這裡有十一個超強絕招,讓你可以立刻讓她對你燃起熊熊烈火,本篇導引會舉許多各種傳訊息的例子、對話主題以及技巧,讓她每次讀你的訊息可以笑開懷,但在我展示如何傳訊息給女生前,我想先確認我們是否在談的是同一件事…

 

在你準備傳訊息給女生前,你希望她怎麼親你?

是她用親嘴的表情符號來親,還是用她真正的嘴巴?

想當然你是想要碰她真正的嘴巴,對吧?因為現實面對面的交流比虛擬世界好太多了。

所以聽好了,所以這次你要記得傳訊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要跟她見面,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冗長對話

當你可以更進一步的與她接觸,面對面才有可能發生奇蹟,千萬不要忽略了這個終極目標。

如何傳訊息給女生,讓她想要跟你見面

我:你今晚有機會出來喝一杯嗎?可能的程度一到十,哪一個?

在你讓她出來跟你見面約會前,就必須讓她覺得跟你出來會是一件很興奮且舒服的事情,不管你跟這女生的情況就像乾柴遇烈火那樣般的多有機會,但傳訊息很有可能會讓一切重新洗牌並且讓全部重頭開始。因為傳訊息是完全不一樣的溝通方式──這是一種更能理解一個人的規則與禮儀的親密方式。

儘管你成功的在最近一次跟你喜歡的女生見面時,女生對你說:「我好期待下一次的見面喔~」,你還是需要靠訊息,讓她有期待、渴望著與你下次約會,而這裡有十一個絕招攻略成為她名冊中最能擄獲她芳心的男孩。

#1:保持正能量

傳訊息給你喜歡的女生時,要永遠保持著正面能量,你的工作就是要讓她滔滔不絕的講,而非感到無聊。你需要先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微笑,而這習慣會在你訊息時,不自覺的讓你的文字中透露出正面能量。

所以絕對不要說什麼你今天有多無聊,她不是你的垃圾桶,不會想聽你抱怨你老闆給你一堆工作之類的抱怨話,這樣對你追女生這點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所以不管你今天過得再糟,至少請想出一個可以聊天的話題,舉例說像以下這個例子:

我:剛剛看到一個女生很呆的把飲料倒翻…讓我想到你

#2:保持幽默感,開她玩笑

傳訊息是為了讓心情愉悅,也才能展開愉悅的對話,除非你只是想要被當朋友,不然請不要說出讓氣氛變得無聊的話題。

女生常會問一些這類的問題像是「你現在在幹嘛?」或「現在在做什麼?」但如果直接說出你真的在幹嘛,豈不是很無聊?那倒不如說些比較有趣,讓她覺得好奇的答案,例如:

她:對了,你工作是在做什麼?

我:我的工作?我負責來地球為了找你啊~

我:任務已完成!

 

儘管表面上她想聊聊日常,但她其實根本不是,通常當一個女人傳:「你今天過得如何?」或「你在做什麼?」,真正的原因是她很無聊想找些樂子,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的回應與積極度是很重要的,例如:

 

她:你現在在做什麼?

我:在挑衣服,在想下次跟你見面時要穿什麼啊~笨蛋

 

 

這種回覆方式讓人覺得你很有趣而且不那麼普通無聊,保持幽默感、愛開玩笑,能使人忘了原本犯錯事情的你,並讓女生覺得你更有吸引力。

為什麼呢?因為...

  • 她會開始想到底你喜不喜歡她呢?

她不會感覺你過度投資在她身上,而感到壓力很大。

她不會覺得要密你、回覆你、讀你訊息時很尷尬。關鍵在於確保她在每次收到你的訊息時都會眼睛發亮,而且這樣做最棒的是就算你說出你自己想講的事情,甚至透露出微小的真實情緒也不會嚇跑她:

 

她:我們現在在桃園

她:你現在身體還好嗎?

我:嗯!很好,謝啦~可能是因為離開你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

我: 你雖然人不在,但那份喜歡卻不斷存在,哈哈哈

我:如果下週末我在桃園的話我看看這周平日的約會地點好了

她:好~好期待

她:我要去機場找我媽,但她太快到了拉,已經飛走了

她:天啊…失敗了…

我:哈哈,有可能可以跟你不期而遇喔~很高興見到你媽,我們進展會不會太快阿

她:哈哈

她:你現在在這?

我:我在免稅店考慮要不要預定鑽戒送你XD

 

 

維持愉快心情透過你的簡訊使得互動有輕鬆開玩笑的氛圍,當你持續開玩笑說出肉麻話也不會讓女生覺得很黏人或噁心:

我:要來看電影嗎?

她:我今晚要工作,哈哈

我:可惡!我準備要從微波爐拿出爆米花的說,我星期天晚上有空,你喜歡什麼類型影片?

她: 哈哈

我:哈哈的意思是我猜你想看喜劇類囉?

我:九品芝麻官在此!

她:是怎樣啦XD

#3:當你不知道要說什麼時,怎麼傳訊息給女生?

有時候當你一直死腦筋的想話題,尤其是你對她又不是很瞭解時,有時反而很難思考怎麼傳有趣的訊息給女生。當你還在很掙扎要如何問她在幹嘛時,請不要傻傻地就直接問,請讓她很有興趣的回答你的問題。下面的例子中,這女生曾經對我說她花了整個中午狂嗑了一系列的鋼鐵人電影。

但我從過去的經驗中知道,如果要讓她覺得有趣的回法,不能只是問說「欸~你看完了鋼鐵人了沒?」,所以我傳給她這樣的訊息:

 

:嘿~鋼鐵小姐,你最後有沒有完成看完三部鋼鐵人電影的任務啊?還是你早就睡暈了

:哈哈,我今晚要看第三集了!那是我最喜歡的一集!

:在我快看完第二集時,第三集還在下載中,所以不能一口氣看完

 

如果你不知道要跟她聊什麼主題可以讓她開心,我建議你可以試試以下幾件事情:

  • 旅行:去找一些她真的會想去的地方,想像著你可能會帶著她去並且你也在那裏
  • 學校趣事:可以問問她的初吻然後再分享你的初吻故事,或是談談一些比較有趣的事,例如可以開開玩笑說你在學校曾經是書呆子之類的,並試圖去了解她過去在學校是屬於哪類型的,是風雲人物呢?還是默默無聞的書呆子類型。
  • 流行文化:試圖了解她喜歡什麼樣類型的電視節目,就可以在你們聊天的訊息對話中,來適時運用參考這些電視節目的台詞。

 

舉例來說你發現她是《後宮甄嬛傳》的粉絲,你就可以在你的訊息上留一些跟這個電視劇有關的台詞。

如果她曾經已讀不回時,你就可以使用華妃在劇中所說過的:「你試過從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嗎?

  如果女生開始會對你說一些吃醋的話,類似你對其他女生比對我好這類時,你就可以說:「 奴婢願跟隨小主,絕無二心。 

 

接著是角色扮演的部分…

對方能聊的尺度有多大,往往會讓角色扮演的部分走向大不同

主要有兩種類別:單純跟很調皮那種

 

通常單純類型的我會玩「搶銀行」的角色扮演,我會說我需要一個車手,然後問她是否能幫我。接著開玩笑說我們要如何逃出這個縣市,帶著這些錢要做甚麼,接著雙方約個地點來討論我們搶銀行計劃(還可以真的順便約出去約會!)

 

另外兩人可以透過電影進行角色扮演,來談論彼此的性格會怎麼讓劇情發生,甚至可以在聊訊息時聊色色的話題。像是玩起電影的角色扮演,大家都知道《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嗎?  我問她在這電影中會是好女生還是壞女生:

 

她:我一定在裡面是壞女生啊!

我:那我要打壞女生的屁股

我:我會要你趴在我的腿上,然後用力的懲罰你!

她:哈哈!根本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我:沒錯!

#4:女生喜歡你的暗示?

像大多數人一樣不知道何時候該約這女生出門?是因為你沒有讀懂女生真正留下的一些暗示,男生們如果一直沒理解女生們的暗示,很快女生會對你喪失興趣。

溫馨提醒:女生們其實根本不想要冗長的訊息對話,她們其實想要你勇敢點的約她們出去!

畢竟你花越多時間跟她聊天,你越有可能會說一些很糟的東西,然後把事情搞砸,你也會喪失掉神秘感,以及摧毀了她想跟你見面的興奮感,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用訊息說完了,那又何必出來見面?

事實上許多男孩在回覆她訊息,兩人彼此升溫甚至更了解女生,但最終卻會忘了約她出去。所以要注意當你看到以下興趣指標時,你應該要開始準備行動:

  • 她開始回覆訊息變快時、越來越常傳訊息給你或她開始主動傳訊息給你
  • 她開始同意很多你的觀點
  • 她像個高中少女笑的花枝亂顫
  • 她會開始問你一些意見,問問你會不會對她某些事反感,例如她可能會問你「你會介意我是小賈斯汀迷嗎?」
  • 她會傳一些穿的很性感的照片(這代表著她開始對你有認可了)
  • 她告訴你她最近有運動或做瑜珈(代表她在體態方面還行)

如果你開始感覺你在這段對話中表現越來越差,不管任何理由,此時你先不要約她出來,甚至你需要做的事是先暫時不要跟她聊天!

如果你完全想不到任何一點有趣的事情,那請你先放下手機,稍後再回來,因為當你心情不好的狀態下傳訊息給女生真的不妥。

#5:結束對話

結束對話也是很重要的,因為:

  • 這可以讓你不會落入「好朋友」(你不應該變成那個當她想要訴苦就給她依賴的好人)
  • 通常最早結束談話的一方是在這段對話中佔較高地位的人 你要表現出不缺、不飢渴的感覺
  • 能讓她對你步步為營,並對你產生好奇

 

舉個例子我要傳訊息給已經一個禮拜沒回傳訊息給我的女生,我確保我這段對話是簡短、有意思的,並且我才能在隔天後回來繼續對話,在對方準備好出去約會前,重新讓對方開始投資我:

 

我:小靜 你是不是又失蹤了…要不要我帶隻搜救犬去找你啊?!

她:哈,對阿,我太忙了拉,你呢?

我:恩…努力克服你不回訊息的感情創傷後,現在好很多了

我: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變成8+9了嗎?

她:哈哈~沒有在當什麼8+9好不好,你呢?在幹嘛?

我:很多啊…在我打算找隻搜救犬去找你時,就逛起了寵物店

她:天啊!你要挑寵物回家養?

我:我現在還在思考獅子如何,但我太忙可能沒辦法好好照顧

她:我也喜歡獅子~

我:現在要去開會等等聊

她:好,等下聊

  結束對話只是許多戰術的其中一招,你可以使用許多不同招數,來讓她對你另眼相看,想要重新再更了解你,並讓她覺得自己要多「努力」點來贏得你的注意

Back to Top

Source: 摘自这里

               

 

欧洲穆斯林化与西方世界的衰落

现代人总觉得应该担心一些事情,he feels good about feeling bad。有什么事最值得担心呢?

- 核大战么?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家担心的事情,那时候大家对核大战如此担心花样百出,结果证明核大战的担心根本是多余的。

- 全球变暖?是,Gore 整了个 An Inconvenient Truth,可是海平面上升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发生。

但眼前就有一个重大危机:西方文明快要消失了。

其实说到全球变暖这样的"预言",历史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类似的:

- 1968年资深科学家 Paul Ehrlich 出畅销书预言1970年地球上数亿人将死于饥荒;

- 1972年Club of Rome的研究表明世界将于1981到1993年把金属等资源消耗光;

- 1976年Ponte预言新的冰川时代;

- 1977年卡特总统预言十年之内石油消耗完毕。

以上这些都没发生。这些人被称为 doom-mongers(世界末日贩子)。

然而从1970到2000年有一件事情是真实发生了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占世界总数的30%缩小到刚过20%,穆斯林世界总人口则从世界总数的15%增长到20%。

1970年穆斯林以外没有多少人拿伊斯兰当个大问题,然而今天它是全球性的。9/11并不是 "the day everything changed",而只不过是揭示了早就改变了的世界形势。这个形势的改变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

1。人口减少;

2。发达西方社会民主国家的不可持续性;

3。文明社会的衰竭。

People Power

有人力才有一切,而且还必须要有年轻人,你才能干大事情,比如闹革命什么的:) 关注"中东和平进程"的人是否注意到一个事实: 加沙地带人口年龄中位数是15.8岁。一群失业,没受过教育的小孩,你怎么让他们有理性?不考虑这个因素怎么可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与此同时欧洲的情况则是缺孩子。维持一个社会人口,需要的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几个孩子)是2.1。现在欧洲,希腊是1.3,意大利1.2,西班牙1.1!相比之下美国正好2.1,新西兰略低一点。

现在为什么到处都是穆斯林在惹事?因为人有人力。1970和1980年代,穆斯林世界在努力生孩子,而西方世界仍然在愚蠢的说什么人口过剩资源不够危机。Diamondd的书《Collapse》,好像什么社会崩溃都跟砍树有关。其实错了,不是tree,是 fammily tree,是孩子。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国家都快完了,跟树有关系么?

Welfare and Warfare

欧洲的人口减少,与欧洲国家这种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制度能否持续下去密切相关。在美国政客们辩论的是福利把太多债留给子孙,欧洲的情况则是根本没有子孙来替你还债。

老龄化 + 福利 = 你的灾难

年轻 + 意愿(will) = 任何敢挡你的人的灾难

意愿,是一种文化概念。比如说非洲人就没有意愿,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非洲"人,他们认为自己是自己部族的人。伊斯兰是有意愿和年轻,欧洲则是老龄化和福利。欧洲人口减少没有人来维持福利,只能引进移民,而移民来的大多是穆斯林:冲突不可避免。

Fighting Vainly the Old Ennui

欧洲的真正问题在于大政府。从摇篮到坟墓,什么都有政府管,人民根本不想依靠自己,没有自信。冷战本来是欧洲和美国的共同胜利,但很少有欧洲人为此感到高兴,因为欧洲人本来也没在其中做出什么贡献。相反苏联的解体只是加快了整个欧洲的衰弱。

伊斯兰恐怖分子跟历史上的"印第安恐怖分子"截然不同,他们直接进入你文明城市的腹地,他们有现代化技术,甚至核武器。基地组织是跨国的,全球化的,连锁的,甚至外包的。面对这样的敌人,欧洲人有军事上的优势,但是没有这个意志去与之作战。

作者引用了本拉登的一句话:When people see a strong horse and a weak horse, by nature they will like the strong horse。西方军队看上去像强壮马,但是如果你不敢用这个军事力量,人家就当你是弱马。这不仅仅是欧洲,美国也有这个问题。

Alternative Realities

欧洲穆斯林化的进程可能是和平的么?法国天主教堂变成清真寺,英国酒吧禁酒,荷兰同性恋俱乐部转移到旧金山,但其它生活不变?可能么? 不太可能。因为伊斯兰国家是最不自由的国家。不是宗教问题,是欧洲要不要重新回到中世纪黑暗时代(Dark Ages)的问题。一定会有人指责说这些防止穆斯林化的思想是种族主义,其实不是种族,是文化。对美国来说,"war on terror" 很大程度上是在本土以外,中东沙漠里作战,而对欧洲人来说,这是一场内战。

很多人指责美国是"帝国主义",而作者认为很遗憾美国还真不够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应该是你理解自己的伟大不是偶然的,你应该把你的成功秘诀传播出去,而不是像现在美国这样在联合国里面跟古巴苏丹平等投票。西方有力量但是没有意志。长期来看情况就更不妙:双方势力人口增减,欧洲福利体系的破产,以及穆斯林化的欧洲必将导致美国失去更多盟友。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多数 doom-monger 给出的解决全球变暖之类的"末日危机"方案都是加强政府管理,都是 大政府。但作者认为解决与穆斯林文明冲突只能靠人民自己。是小政府。

如果不这么办那就是欧洲的那一套,现在欧洲对伊斯兰步步退让:丹麦讽刺圣战的漫画被禁止了,因为"敏感性"(sensitivity),这就是大政府。在政府"敏感性"的纵容下,伊斯兰在欧洲日益强大。好多荷兰人受不了都移民了。

第一章 The Coming of Age: Births vs Deaths

21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事实是除美国以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加拿大,欧洲,日本的人口都迅速老龄化,美国很快就会发现他的伙伴们都老死了。维持人口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是2.1,现在美国是2.1。加拿大1.48,欧洲平均1.38,日本1.32, 俄罗斯1.14。

老人并没有错,但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创造力。对国家来说,老龄化是大政府的灾难。与欧洲和加拿大相比,美国算小政府了,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假设到2075年人口比现在增长30%,而且即使这样,在2017年以后也是赤字运行。美国尚且如此,你以为出生率只有1.1但是政府什么都管, 福利体系大得多的西班牙会怎么样呢?

第三世界国家的出生率也在下降,但这里是谁下降的最快的问题,是最后剩下的人通吃。何况欧洲人还指望别人移民过去。十年之内欧洲就会穆斯林化,其政治-文化特征将彻底改变。14世纪的黑死病曾经使欧洲减少1/3的人口,而现在情况则更加严重,而这一次是自我选择的。

The Math of the Map

人口统计可以解释很多,比如说90%的事情。

- 比如法国总统希拉克为什么不愿参与伊拉克战争?法国城市人口30%是穆斯林,大多数很年轻,而且很多失业的,正是闹事的好时候。80年代人们担心的"黄祸"(Yellow Peril)根本没有发生,日本也没有崛起,因为他老龄化了。同样道理中国能崛起么?不能。因为中国将未富先老。

- 为什么波斯尼亚崩溃甚至导致大屠杀?因为二战以后塞尔维亚人口比例从43%降到了31%,而波斯尼亚穆斯林人口则从26%增长到了44%。民主时代没人能抵挡人口构成的威力,除非内战。

- 2006年一家丹麦报纸发表了几个漫画家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结果引发"卡通圣战"事件,抗议,诉讼,死亡威胁,暴乱等等。这都是人口比例的问题:也许每个网络博客都会支持丹麦报纸,但只有500万人写博客。可是欧洲穆斯林的官方数字是2000万。鹿特丹40%人口是穆斯林,比利时最流行的男孩名字是默罕默德。

为什么现在这个世界被西方文化主导,为什么英国价值观,英语这么流行?因为19世纪英国是第一个真正降低了婴儿死亡率的国家。这导致英国人口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增长很快,使得他有富裕人力去占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乃至印度,非洲,世界各地。而现在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英国是18%,美国21%,沙特39%,巴基斯坦40%,也门47%,正如上世纪英国做的,现在该谁把多余年轻人口派往全世界了?设想一下各国议会和最高法院按照也门价值观来运行的是什么局面。

人口减少问题远远比什么环保问题重要的得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不是石油。现在根本不是什么人口过剩,而是社会自杀。环保主义者完全是杞人忧天。

The West Runs Out of Stock

出生率最高的几个国家,尼日尔尔7.46,马里7.42,索马里6.76, 阿富汗6.69,也门6.58,他们都是伊斯兰国家。

到2050年,意大利人口将减少22%,把家里亚36%,爱沙尼亚52%,甚至更多。一个有意思的事实:2004年美国大选,选了布什的州出生率比选Kerry的高12% ,其中有西班牙语系移民的功劳。但即使是白人妇女,美国也在1.85左右,高于加拿大和欧洲。这样欧洲和加拿大只能用引进移民的办法来把社会维持下去。

East Meets West

伊斯兰教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他有很强的政治性。穆斯林移民不是被欧洲同化,真实情况是欧洲被穆斯林移民同化:法国游泳场的浴室分男女了(这一点没看明白,难道本来不分么?)澳大利亚医院餐厅现在不提供猪肉了。欧洲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左派,比如说女权主义者。一个本身不是穆斯林,但有很多很多穆斯林邻居的法国女人出门,也要带头罩。

可兰经是一整套生活方式,杜绝一切好奇和问题。联合国统计,2002年一年内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书籍,甚至超过上千年内翻译成阿拉伯语的书籍地总合。伊斯兰国家不可能登月或者发明互联网。他们不都是极端分子,但是2006年的调查表明,只有17%的英国穆斯林相信9/11跟阿拉伯有关。作者2002年走访中东,发现很多阿拉伯人同时相信两件事情:a,9/11是以色列摩萨德干的;b,9/11是穆斯林的胜利。

第二章 Going...Going...Gone: Demography vs Delusion

Red Sales in the Sunset?

俄罗斯人口在1992年达到顶峰,148m。到2015,人口将减少到130m,到世纪末减少到50m到60m,最差的估计是到2050减少到85m。 俄罗斯的出生率只有1.2,而70%的妊娠都被中止了!一部反堕胎的美国电影,The Silent Scream,在俄罗斯电视台播放的结果是,大部分女性观众被美国先进的医疗设备所吸引,认为以后做堕胎手术最好能去美国做。

- 对于2000年出生的俄罗斯男子,其预期寿命只有58.9岁,女性寿命则与美国相当。俄罗斯最致命的传染病是肺结核。而其HIV感染率增长世界最快,俄罗斯5年内HIV阳性的人数超过美国20年总和,据说总人口的1%被感染了。

- 俄罗斯甚至没有足够兵力守卫边境,这种情况下怎么防治核扩散呢?

- 俄罗斯的确有些地区生育率不低:伊斯兰地区。

非洲有艾滋病问题,中东有穆斯林问题,北朝鲜有核武器问题 - 俄罗斯同时有这三个问题。

俄罗斯资源多人少,中国人多资源少,那么。。。其实俄罗斯还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光棍,一方是女多男少一方是男多女少,这个。。。

基地组织认为并不是美国拖垮了前苏联,是他们在阿富汗拖垮了苏联。俄罗斯最终很可能四分五裂,导致世界上多出几个穆斯林国家,中东核武器化,而且他的一部分领土会被中国取走,这样就是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 所有这些都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以前俄罗斯觉得阿拉斯加反正也守不住,干脆卖给了美国,现在能不能把西伯利亚给中国呢?

中国和俄罗斯也有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的问题,不过在作者看来,这两个国家目前打算主要让美国来跟伊斯兰扛。

Les Feuilles Mortes

1775年弗兰克林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你们英国花了300万英镑才杀死我们150个美国人,相当于2万英镑一个,而与此同时我们这边又出生了60000孩子。。。"

弗兰克林有点说过了,其实当时很多在美国的人为了能继续效忠英王宁愿搬家。但其他人的自我认同则是"美国人"取代了"英国人"。那么现在欧洲人的自我认同会不会从法国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变成穆斯林人呢? 谁强才会认同谁。南亚的温和穆斯林已经变成了极端穆斯林,尼日尔尔从非穆斯林社会已经变成了半穆斯林,欧洲呢?民主社会,人口的变化直接左右政治格局。

2005年底法国发生穆斯林骚乱,媒体报道的时候不敢用伊斯兰这个字,把暴乱者称为"青年"。不过这也说明问题,穆斯林的优势就是有青年。如果看人口统计,法国只有10%的人口是穆斯林,但问题在于不是均匀分布的。城市里面45%的青年是穆斯林,街头械斗谁吃亏。2006年比利时一个54岁的火车列车员在上班的公共汽车上被6个"青年"殴打致死,结果车上其他人40来人没人敢管,事后居然只有4个人敢于接受调查。比利时人怕穆斯林"青年"。

The Rain in Spain

欧洲大陆的9/11是2004年3月11日的马德里。正好在西班牙大选之前,系列火车爆炸案杀死了至少200人。前政府是Popular Party,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而竞争者社会工人党则要求撤出西班牙在伊拉克的军队。恐怖分子显然是想通过爆炸事件吓唬西班牙选民。

结果怎么样?西班人人还真把社会工人党选上台了。"We apologize for catching your eye." 国家打仗都是为了未来,一个生育率只有1.1的国家有什么未来啊。

美国反恐战争是在外面打仗,欧洲也有一系列的恐怖活动,但欧洲的反恐战争是内战。谁能赢?在奥地利的Linz,穆斯林要求所有女教师上课必须带面纱。英国穆斯林要求取消大屠杀纪念日,因为这个纪念日只纪念被屠杀的犹太人,而不纪念被以色列屠杀的巴勒斯坦人。面对穆斯林的咄咄逼人,各国政府却只是一味退让。泰国10%的佛教徒受不了穆斯林干脆搬家了。

欧盟,"西方"妇女的生育率只有1.4,而同样住在欧盟国家的穆斯林妇女的生育率是3.5。

第三章 Men Are from Venus: Primary Impulses vs. Secondary Impulses

1945年的加拿大皇家海军曾经是世界第三大的水面舰队,空军是世界最有效率的,诺曼底登陆加拿大部队负责最艰难的海滩。两代人过去了,现在加拿大流行的是男人穿女人衣服。

福特总统曾经说,"A government big enough to give you everything you want is big enought to take away everything from you." 但中间其实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政府已经大到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得到东西了,但是却没有大到能让你偿还这些东西。结果就是 政府寅吃卯粮。美国预计2040年养老金支出将占GDP 6.8%,而希腊这个数字是25%,社会崩溃。

左派常常鼓吹道德,说多纳税就等于为为社会做贡献,少纳税就等于自私。其实这种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最自私:只要他死之前都能拿到养老金,才不管下一代政府破产有什么后果。公民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很容易上瘾,很难改革。除美国之外西方其他国家都认为政府应该来运行你的医疗保险。大家在超市买东西都希望选择越多越好,可是到了医疗保险却放弃了选择权。

大政府其实不是钱的问题,更是追求道德优越感的问题。其他西方国家现在追求所谓"软力量"(soft power),而鄙视美国的硬力量。日本自二战以后就没有一个士兵在战场被杀,都去唱卡拉OK "给和平一个机会" 去了。"软力量"起源于软文化,根本原因是没有维持自己"硬力量"的意愿。但软力量是不能维持长久的,无法面对外来强硬的力量。9/11发生以后英国穆斯林青年上街游行,敲打汽车让司机们跟他们一起喊"本拉登伟大"。

这种事情要放美国德州,早让人拔枪打死了。可是在英国法律不但禁止你持枪,而且面对骚扰甚至禁止你反抗。穆斯林在欧洲这么牛,在美国就没脾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人比较能强硬。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之所以犯罪率低,就是因为持枪率高。你让枪支非法,结果就是只有非法的人才有抢。作者同时认为宗教信仰也重要,你要让宗教边缘化,那就只有边缘人才有宗教。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的穆斯林聚集区比富人区更有文化自信。

Moral Health

政府麻醉剂下的欧洲软文化已经如此普遍:国家养老,被保护的工作,每年6周带薪假期,大方的失业补助,每周工作35小时,公民已经被麻醉上瘾了。政客们已经意识到这么搞下去不行,但说服不了公民,普通老百姓才不管20年后会发生什么。大政府对人的控制甚至已经到了只要他认为对你有好处什么都管的程度:不要吸烟,健康饮食!政府什么都管,帮你照顾老人和孩子,你自己就可以除去泡吧什么的了。当人把把个人美德全都交给政府,最终结果是这些美德将从社会消失。就算没有穆斯林,这些被惯坏了的人民也好不了。

西方社会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美国。然而民主党和主流媒体对此例外却是指责,要求美国加入世界。

其实历史上的欧洲也是一直迷信中央集权制(statism),比如说法西斯和。。都起源于欧洲。这种集权主义的本质是少数精英代替人民决定"公共价值标准"。然后是每个人都乐于在这种社会生活 - 有谁会不喜欢那些福利呢?问题是这些福利无法长久运行。

选择欧洲标准的医疗保险就等于选择得了什么病必须等很长时间才能看。而且之所以加拿大和欧洲能有钱搞这种大福利,是因为美国二战以后接管了其防务。这样这些国家不必在国防方面花太多钱。如果美国也象这些国家一样,结果就是美国既没钱搞军事,没钱赞助联合国,也没钱让自己的国内机构为世界服务。比如说现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现不明病毒,最后解决问题的是美国亚特兰大的CDC而不是世界卫生组织。

真正的原因在于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比如加拿大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很象美国,唯一区别就是加拿大是大政府。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加拿大无论是结婚率生率都比美国低,老龄化速度比美国快很多。

现在不是美国要不要加入世界的问题,而是世界应该学美国。

第四章 Flying the Coop: Big Mo vs. Big Mac

1865年三月4日林肯就职演说的时候拍了张照片,几个策划6周之后刺杀他的人跟他同时出现在这张照片上。有时候敌人就在你身边而你浑然不觉。今天这个时代感染非典病毒绝对不需要真去一趟亚洲。很多人指责第一世界国家借助全球化破坏第三世界,却没有意识到恐怖主义也是用 全球化方式运行的。极端主义伊斯兰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不仅仅是穆斯林移民的功劳,更有幕后策划。

伊斯兰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它是政治:伊斯兰会议组织(OIC, O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跟欧盟,Commenwealth 和 G-7 一样,都是领导人定期会面的国家组织。相比之下谁敢设想一个"基督教会议组织"?伊斯兰同时也是一个法典。而对比之下基督教就没有法律影响力,英国法典和拿破仑法典在哲学思想上十分不同。并不仅仅是圣战潜伏在伊斯兰教之中,而是伊斯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项目。

伦敦2005年7月7日的地铁爆炸案主谋之一是在纽约一个有英国军方背景的清真寺里面被招募的,然后送到巴基斯坦受训。恐怖分子不需要像前苏联那样费尽心机在美国安插卧底,也不需要那种对间谍的垂直指挥系统,现在完全是"连锁经营",松散管理。

尽管西方媒体处于"文化多样性"的考虑不愿承认,大量恐怖事件主角都有个名字是默罕默德。这些默罕默德们不必像9/11那样直接从基地组织接受命令,有的是松散管理 ,有的甚至完全是自发行为。穆罕默德这个名字同时是:

- 西方世界很多地区最流行的男孩名字

- 恐怖分子最常用名字

- 西方增长最快的宗教的先知的名字。

这些穆罕默德们,伊斯兰教,与西方社会之间已经渗透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例子是 Abdurahman Alamoudi,此人2003年因为帮助黎巴嫩恐怖组织洗钱被捕入狱,他的身份包括:

- 美国军方的认证穆斯林随军牧师,隶属沙特资金支持的"美国军人穆斯林事务委员会"(American Muslim Armed Forces and Veterans Affairs Council)

- 帮助设计了加州公立学校的三周伊斯兰教课程

- 他也是希拉里克林顿的前伊斯兰事务顾问

CIA永远也不可能往基地组织安插一个这样的人物。在鞋里放炸弹的那个恐怖份子,Richard Reid,是在监狱里被转化成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转化他的是监狱牧师,是英国政府因为感到本国伊斯兰牧师短缺,而采取"伊斯兰教长移民快速通道"的方法引进来的。

监狱罪犯是圣战组织的重点转化对象。伊斯兰教的特点是你有暴力倾向没问题,只要是为了安拉,什么都可以做,包括奢侈生活。这样一个宗教招人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还很有吸引力:你可以当它是终极全球黑帮,是后女权时代堕落形象的避难所,是新奇的东方神秘宗教,反犹太人阴谋之家。

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怎么渗透得这么快的?瓦哈比(Wahhabism)是最具有军事性质的穆斯林教派,也是本拉登和9/11的11个恐怖份子的教派, 也是沙特国教。沙特通过赞助学校和清真寺来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这个信仰,结果就是本来不激进的穆斯林人口也变得激进了。

输出宗教需要钱,沙特的钱恰恰来自美国。9/11之后五年内,石油价格从每桶12美元涨到70美元,沙特每天多赚5亿美元。他们的最主要出口产品不是石油,是宗教。除了清真寺和学校,沙特还在美军基地和监狱渗透,收买退休外交官,左右美国政治和媒体。作者这里直接点名老布什夫人和鲍威尔的夫人。

Global Take-out

现在西方流行文化多元主义(Multiculturalism),人人标榜自己头脑开放,鼓吹所有文化都平等。你要真是文化多元主义者你至少也要积极去了解别的文化,瓦哈比教派 怎么回事你知道么?沙特运用现代世界的一切便利,去推行他宗教。1974年石油占沙特总出口的91%,到2001年,石油占91.4%。两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没有被用来发展工业或者旅游业什么的,很多都被用来在海外发展清真寺和学校了。

2005年一个23岁的美国公民被控图谋刺杀总统,他是在弗吉尼亚州的高中里面被转化成极端主义穆斯林的。媒体未能报道的事实是这所高中是沙特出钱,在美国开办的伊斯兰沙特学院。学校课程由沙特教育部制定,鼓吹圣战。这所中学,和沙特在西方建立的其他学校,其一年级一道典型的练习题是这样的:填空题,

- 除__之外的其他宗教都是假的。

- 伊斯兰以外的人死后进入__。

第一题的答案是"伊斯兰",第二题的答案是"地狱之火"。

美国总统和国务卿怎么看沙特?沙特是我们的__。对了,答案是"朋友"。

如果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在全球开办教堂和中学会怎么样呢?

西方的鼓吹所谓"文化多元"的主流社会对此是纵容态度。2004年一个英国女孩要求有权在学校穿戴 " jilbab"(伊斯兰服装,把人从头包到脚,只露出眼睛和手),在法庭上被判决获胜,直到2006年改变判决。布莱尔的夫人,居然和一个穆斯林极端主义团体,一起支持这个女孩。首相夫人的理由是支持"穆斯林保留自己的伊斯兰认同"。

然而实际情况是"jilbab"根本不是什么伊斯兰传统服装,这种服装实际刚刚起源于1970年代 。

当年比利时人移民加拿大的时候是新移民适应东道主国家,而现在是东道主国家去适应穆斯林移民。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穆斯林移民本身也要不断适应这个越来越激进的伊斯兰教。在西方长大的年轻穆斯林,比其父辈要激进得多,很多人同情甚至赞赏恐怖分子。7%的英国穆斯林认为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是正义的,如果是军事目标,认同比例是16%。伦敦穆斯林的官方数字是一百万,也就是说英国首都有7万恐怖活动的潜在支持者。与此同时很多人支持恐怖分子的战略目的,60%的英国穆斯林希望在英国生活在伊斯兰教教法(sharia)之下。

伊斯兰组织不断要求西方政府对其让步,尽管其与恐怖分子的理念是相同的。而在政府还乐于与之打交道,甚至认为不极端的伊斯兰组织不是真正的伊斯兰组织。

有人鼓吹西方文化要与伊斯兰"共存",但现实是伊斯兰拒绝与别的文化共存。穆斯林根本想法是把美国变成伊斯兰国家。作者认为恐怖活动只是症状,意识形态才是疾病。认为西方必须致力于摧毁这个意识形态,至少要摧毁瓦哈比教派。同时为了对付这个全球化了的意识形态,作者认为应该把西方自己的意识形态也给全球化。

这样下去21世纪的全球化局面是,美国人开餐馆,中国人开诊所,沙特人开教堂。

第五章 The Anything They'll Believe In: Church vs. State

西方社会想要同化穆斯林,而实际情况是欧洲穆斯林在同化西方社会,而且早就开始熟练利用西方体制。在西方从事政治游说的穆斯林团体比伊拉克穆斯林要激进得多。恐怖分子在阿拉伯社会没有西方这一套法律体系,但是到了欧洲很快学会了利用这一套社会体系去为自己服务:

- 麻省最高法院判决监狱必须给穆斯林囚犯提供可兰经。

- 英国监狱改建一半以上的卫生间,因为穆斯林囚犯抗议马桶朝向麦加,他们使用的时候必须侧身很不方便。

- 欧洲绝大多数穆斯林恐怖分子正是靠欧洲社会福利供养生活的,什么工作都不干,自己被捕了政府还得养活其家人。

- 就算你把恐怖分子抓获,结果到了监狱律师还要帮他捍卫自己的权利,比如抱怨伙食什么的。

穆斯林团体学会了同性恋团体的"斗争"技术。二者关系很有意思。如果一个穆斯林说伊斯兰反对同性恋,政府会对他进行"hate crime"的调查,说他"homophobia"(同性恋恐惧症);而如果一个同性恋说伊斯兰反对同性恋,政府也会同样调查他有"Islamophobia"(伊斯兰恐惧症)。这两种"恐惧症"在欧洲都政治不正确,两个团体则互相学习。

The Non-Visible Minority

十字路口有一张十美元钞票。北边走过来的是圣诞老人,西边是Tooth Fairy(不知道是什么神话人物),东边是一个极端主义穆斯林,南边是一个温和穆斯林。请问最后谁能得到这张钞票?

答案是极端穆斯林。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虚构人物。

作者说,"温和穆斯林"也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更应该称他们"静止穆斯林",因为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实际上是西方政府在"代表"温和穆斯林说话,比如禁用"伊斯兰恐怖分子"这个说法,而必须说"滥用伊斯兰的恐怖分子",暗示存在温和穆斯林的绝大多数。在西方穆斯林社区中,只有那些鼓吹极端主义思想的人受到支持,而宣传"温和"的穆斯林则被排斥。

只有温和穆斯林,却没有温和伊斯兰教。所有正式的伊斯兰教学校都在讲授要实行伊斯兰教教法,要暴力圣战。温和穆斯林没有话语权,你根本就不可能谈论改革伊斯兰教。同时,西方社会对极端穆斯林是迎合的,你温和穆斯林还能干什么呢?

那些真正的温和穆斯林都不是因为伊斯兰教本身而温和,而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强硬文化,比如说苏联政权,中国商业阶级,欧洲帝国主义。是这些有自信的文化让穆斯林温和的。

伊斯兰教有强硬的文化自信,就好像是一个国家,你入教就好比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退出就等于叛国。

The Post-Christian West

在这个后基督教时代,如果一个西方人不信上帝的话,什么都可以信。比如有人信仰冬至日。在现在众多的宗教选择之中,伊斯兰教,是在欧洲转化(convert)人最多的宗教。被转化者甚至包括欧洲世家名流之后。

一方面是如果你周围都是穆斯林你可能也会选择加入大多数;另一方面是很多西方人,白人,发现伊斯兰教相当有吸引力。很多女人认为伊斯兰教比女权主义更能给她们带来尊重。恐怖分子之中有很多都是被转化了的西方人。而"转化"也是基地组织的重要策略。

伦敦将主办2012年奥运会,就在奥运设施旁边,穆斯林社团正在准备建设一个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7万人,之比奥运主体育场少1万,比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多6万7千人。资金将来自英国国内和"海外"(沙特)

第六章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Eupocalpyse: Eutopia vs. Eurabia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认为欧盟将在2020年崩溃。作者则认为情况只能更糟,因为有"欧洲启示录"的"四马夫":

- 死亡: 低生育率

- 饥荒: 社会福利体系的崩溃

- 战争: 穆斯林带来的欧洲内战

- 征服: 欧洲再次成为伊斯兰殖民地

War

美国曾经从一元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但欧洲跟穆斯林移民现在不是这个路线。欧洲不是多元文化,是二元文化:西方文化和伊斯兰。而二元文化是最不稳定的。举了斐济从一元变二元以后频频政变的例子。

巴黎2001年选了个同性恋做市长,结果被穆斯林行刺。

Conquest

作者援引历史,公元732年法国曾经被穆斯林征服,不久的将来的欧洲会以不同方式再发生一次。原因是软弱。

作者曾经写过一篇专栏,说什么是现在西方人值得为之而死的事情。他收到一个法国教授的email,说这正是我们欧洲的优越性:一个你不需要为之而死的后历史乌托邦。

作者说,But sometimes you die anyway.

第七章 The State-of-the-Art Primitive: The known unknowns vs. the knowingly unknowing

很多美国人喜欢在自己车保险杠上贴一个 "FREE TIBET" 标语(藏独分子在西方的宣传绝对超过比中-宣部)。似乎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自由西藏",可你要是觉得他们真想去解放西藏就错了。事实上如果拉姆斯菲尔德说,"解放西藏是吧,下星期四让第叁步兵师去",这帮人就会把 "FREE TIBET" 换成 "WAR IS NOT THE ANSWER" 了。 在保险杠贴标语的人真正意图是想宣扬自己的到的优越感。只说不做的结果就是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西藏留给他们去"自由"了。

新黑暗时代有一个重大不同:这是一个不存在拥有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的时代。美国强权消失之后将不会有新的超级大国来取代美国地位。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可能,但中国有人口减少和其他结构性问题,俄罗斯和欧洲不必提了。

伊斯兰也不能成为强权。马来西亚算是伊斯兰国家里面不错的了,可是马哈蒂尔说:"我们自己什么都不会生产,甚至都不能管理自己的财富。"

朝鲜则是最弱的。2006年7月4日朝鲜试验发射了数枚导弹,但是实验是失败的。本来设计可以打到夏威夷的只打到了日本海。其实这种没能力不负责任还要乱打,才是最危险的。

中国变成超级强权或者伊斯兰强权都不可怕:如果有新老板你只要学习新规则再调整自己就行了。可怕的是没有强权:在一个没有秩序的世界中,存在几个暴徒国家,输出自己的疯狂。

塔利班很喜欢使用斩首这个原始杀人方法,然而不仅仅是塔利班。在沙特一个人甚至因为偷车就会被斩首。2006年有人计划对加拿大总理进行斩首,这件事几周之后美国南部边境四名警察被斩首。世界上有一帮人正在重新变成原始人。这种"重返原始"现象绝非偶然,作者引用 National Review 编辑的话说,建设高楼大厦是西方思想,把这些高楼大厦夷为平地是极端主义伊斯兰的思想。

但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实际上作为一个由十七世纪意识形态所驱动的一个21世纪政治运动, 他们采用了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

针对濒死的西方,伊斯兰有三个战略:

- 第一是人口

- 第二是利用宗教转化人

- 第三就是把现代科技和古代仇恨结合起来

2003年苏丹首都喀土木广泛流传一个谣言:外国人用跟苏丹男子握手的办法可以使其阴茎消失。故事被描写的有声有色,问题在于这个流言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连手机都有了,居然还会相信这种事情,这就叫 高科技原始人。

90年代,苏丹有两百万人因为信奉基督教被屠杀,相当于纳粹大屠杀的1/3. 本拉登在苏丹招募了不少人,苏丹人口只有27%的识字率,但是拥有现代武器。一个有手机但是怕握手的人可能不要紧,而一个怕握手,有手机,同时还有核武器的人就可怕了。而且高科技原始人哪都有。2004年英国报道说英国穆斯林青少年通过手机来收看伊拉克斩首录像。

The Look

1914年圣诞节,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只部队停火,互祝节日,合唱平安夜,然后过完节接着打。说明在战争中也有人性。但是对伊斯兰极端分子这种理论不适用。作者举了很多例子,针对平民,甚至是小学生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的家人居然还引以为荣,并且受到邻居的祝贺。极端分子中,死亡文化普遍深入,甚至是公开表态要让儿童去做自杀炸弹。

Our Word Is Our Bomb

一般的邪恶力量都会给自己找一个虚假外衣,正义口号什么的。但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则完全没有任何掩饰。

法国在反恐战争中表现算是最不应该激起穆斯林仇恨的了,法国油轮仍然被袭击。然后说,"我们当然更希望攻击美国驱逐舰,不过没问题,因为反正他们都是异教徒。"作者认为,伊斯兰主义,存在就是为了破坏。他们的第一选择是杀美国和以色列人,不过别人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异教徒。

一个没有秩序的世界会放开所有的限制。伊斯兰极端分子如果认为自发式的恐怖袭击是单向的,那他们就太愚蠢了。如果一颗有核指纹的脏蛋在伦敦爆炸,不用政府等反应,民间就会有人组织起来反抗。这样的世界最终是穆斯林也会受害。

第八章 The Unipole Apart: America vs. Everyone Else

Fallujah 现在是最不安全的伊拉克地区,美国人去了很可能被绑架杀死。但是作者本人在萨达姆倒台之后不久曾经独自去过那里,还在一个当地小店吃了一顿午饭,当地人用敌意的眼光看他,但是没人敢动。如果是现在他去的话可能早让人打死了。

原因很简单。正如本拉登所说,当人们看到一匹强壮的马和一匹弱马,人们自然喜欢强壮马。美军刚刚攻进巴格达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美国是强壮马,没人敢动;但是随后的表现却越来越像弱马了。一方面是因为宣传失败主义的媒体,一方面是因为布什当局希望被人看作是"富有同情心的十字军"。在阿拉伯人想法之中"同情心"被视为软弱。媒体则整天计算死了多少人,尽管死亡人数跟被萨达姆政权迫害死亡的人数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摧毁敌人的武力,是摧毁敌人的意志。只有当敌人意识到自己彻底完了,他才能停止。美国特别善于摧毁别人的武力,但是意志不行。作者认为美军在伊拉克的最主要问题是手太软:把萨达姆,乌代和 Quesay 之外的几乎所有人都看成"人盾"不敢打。如果美军一开始杀死更多的伊拉克社会党员(Baathists),或者杀死更多外来的圣战者,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多平民被这帮人杀害。自己给自己缩手缩脚没法打仗。从二战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来看,要想真正重建一个极权国家,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彻底摧毁它。

Economic Power

伊斯兰教要求,生活在穆斯林国家的非穆斯林,必须缴一种称为 jizya 的税。这种税解释了第一为什么伊斯兰国家发展不行,因为其国内有创新,有生产力的那一部分人税务负担太重;第二为什么伊斯兰国家能够容忍其国内有人不是穆斯林,因为他们是资金来源。基督教是先得到教徒,再得到其土地;伊斯兰教是先征服土地,再通过这种税收来让土地上的人皈依伊斯兰教。这种税是一种变相的福利制度,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伊斯兰国家混得不错,比如说马来西亚,因为其经济主要靠的是华人。

这种模型的长期结果必然是非穆斯林越来越少,而穆斯林国家经济必然崩溃。在巴尔干地区就是这样,基督徒受不了 jizya 税干脆走人了。如果一个国家变得全都是穆斯林,这个国家就必须扩张,来寻找新的 jizya 税源。

Information Power

跟二战时代相比,现在国内的反战声音已经成了战争的主旋律。媒体也是战场。

The Fainthearted Hyperpower

尽管现在英国人自己也不认可,可是当年英国在全球殖民的时候,他的殖民统治给世界"留下"了很多正面的东西:英国的语言,法律,政治,商业和文化模式。现在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很多都是英国的前殖民地。美国已经接替了英国的位置,但是美国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作者认为美国应该向世界传播"自由"。

可是从美国刚刚入侵伊拉克开始,民主党参议员们就开始讨论"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了。退出策略,等同于缺乏意志。实际上只有两种"退出策略",胜利或者失败,而后者更容易。 作者认为打完就走是错误的想法,正确态度应该学当年英国,要长期占领。

- 英国在印度就不考虑什么退出策略,结果现在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坚定盟友。印度现代化全靠英国当年的殖民统治。

美国尽管经济和军事都这么强,然而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全世界被孤立了。人们吃麦当劳看好莱坞电影,但是不接受电影里面的美国价值观。欧洲那些专门追随美国流行文化的报刊,也是最反美的。而如果谁不喜欢美国流行文化,他更反美。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美国所宣传的那些"共同价值",什么自由人权民主,这些话跟说 "How a nice day" 一样对一般人来说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意义。至于其他问题,比如枪支和宗教,别人跟你更不一致。美国文化流传越广,反美就越有意思。

这种局面的原因使美国缺乏意志去把自己的理念,现在美国的是"自我依靠"和"非中心化"(采用联邦而不是中央政府),和"自由"。逻辑角度将别人得爱好自由你才好给他自由,比如伊拉克人可能根本就不想要你说的这个自由。但是权力憎恨真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第九章 The Important of Being Exceptional: Citizens vs. Dependents

My War or The Highway

现在就连保守派也开始拥抱大政府。9/11之后不久切尼发表了一番最愚蠢的谈话:"9/11以后的最大变化是人民更加相信政府,重视政府,对政府有期望。"而事实是正好相反:9/11当时真正起作用的恰恰是地方政府(纽约),是小政府, 核心政府 - 那些消防队员,警察,救援人员。他们代表的是非中央的,联邦制的国家观点。而彻底失败的是联邦政府机构:FBI, CIA, INS, FAA 等等:

- 如果一个阿尔及利亚恐怖分子在一个美国边境口岸被拒绝入境,他可以开几英里从另一个口岸尝试。各个边境站的计算机居然不是联网的。还 不如亚马逊网上书店,记得你两年以前买过什么书。

- 9/11,FAA 居然无法就是否紧急起飞进行拦截无法做出决定

9/11事件中美国政府搞错了的事情主要有两种原因:1,政府机构没有强制执行其规则,比如恐怖分子的签证;2,这些规则过时了,比如被劫持四架飞机中的三架,使用的仍然是 FAA 1970年代的劫机手册。估计下一次恐怖袭击的时候美国机构可能还在使用9/11之前的条例呢。官僚主义很严重,尽管是越扩充越大,90%的政府机构不行。

只有第四架飞机,93号航班,没有执行那些70年代的劫机准则。这是当天唯一的好消息。乘客们发现政府已经不好使了,决心自己解决问题。前三架飞机就好像空中的欧盟一样,是个典型的奶妈国家形态:禁止吸烟,100%枪支控制,什么都听机组成员安排,空姐服务态度不好,没关系,你态度不好,你下飞机就被捕。事情结果是"规矩教派"失败了,是那些依靠自我的美国人救了上千人的命。

9/11之后六个月,参与劫机的两名恐怖分子所在的佛罗里达飞行学校居然还收到 INS 寄给他们的关于学生签证被批准的信件。结果主管官员只是得到平级调动的处分。

《连线》杂志2004年报道过这么一个故事。危险路段常常有很多警告牌,但是仍然经常出事,原因是司机们一看这么多警告牌反而觉得政府都已经处理好了。一个荷兰哥们出了个主意,干脆把所有警告标志都去掉,让这条路本身看着就危险,这样司机就会自己加小心。据此在丹麦进行的的实验成功了。制造出安全的错觉等于让公民放弃自己的判断。

拿几把开纸箱用的小刀就能劫持飞机,飞机是现代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的空中样板。如果这些恐怖分子在体育酒吧停车场玩这个,早让人打死了。

9/11之后的第一规则应该是这样的:任何试图把自由公民的自我判断力交给政府的措施都是错误的。

英国有一个关于宗教的"仇恨罪"(hate crime)法律,根据该法公民不敢批评伊斯兰教。这些都是奶妈国家的症状。

Cradle to Grave

怎样才能提高西方国家的出生率呢?作者认为出生率低的第一个原因是堕胎。堕胎是个人决定,而这种个人决定的依据是现代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孩子做家庭劳力了,必须寻找适合现代社会的方法来鼓励生育。

社会民主国家的福利制度显然不是提高生育率的办法。欧盟因为低生育率和高福利必须吸引外来移民,而吸引来的移民主要来自北非和中东。结果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统计表明享受福利的40%是移民。这种福利制度的问题就是人不再需要自己的子女来帮自己养老,一切都是国家管。这种情况下就是国家刺激生育也没人想生孩子。然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方法:

- 一个是多生减税。比如如果你有4个dependents, 你的taxable income除以4.

只有小政府才能培养能依靠自我,个人创新的公民,奶妈国家没前途。

第十章 The Falling Camel: Last Legs

这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首先批评现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的所谓 "多元文化主义",然后提出了对付伊斯兰教的一套方案。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来源于一句阿拉伯谚语:A falling camel attracts many knives,一匹正在倒下的骆驼会吸引好多把刀 。翻译成中文,如果你自己不自立,结果就是墙倒众人推。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印度人有个叫做 suttee 的习俗,意思是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死了,他们会把这个女人在其丈夫的火葬葬礼中烧死殉葬(我记得环游地球八十天里面好像有这个描写)。英国人怎么对待这个"文化"的呢?英国人对印度人说,你们有烧寡妇的习俗,可以。但我们也有个习俗:谁烧寡妇我们就绞死谁。你们按你们习俗办,我们按我们的办。

现在印度没人烧寡妇了。没有主见的文化多元主义是愚蠢的。你尊重所有文化,尊重所有习俗,你怎么不去非洲啊。文化多元主义是西方精英们发明的东西,赞美所有文化,等于实际上否定自己的文化。丹麦卡通事件之后,欧洲开始讨论所谓"媒体规范",要求媒体在报道穆斯林相关事务的时候要"小心",要"自我控制我们的言论自由"。结果怎么样?穆斯林得寸进尺。伊斯兰发现骆驼正在倒下,根本不可能阻止他们往上捅刀。

伊斯兰跟西方的战争将不会是一场戏剧性的热战,而是以逐渐的,不易察觉的方式占领欧洲。使用自杀炸弹的恐怖分子甚至不是孤立的,他们周围有忙着给敌人在监狱里享受人权的美国;有把杀人犯美化成"军队","活动分子"和"起义者"的媒体,以及一个被移民瘫痪了的欧洲。看来正确的问题不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而应该是"为什么他们看不起我们"。

极端分子甚至放话说早晚要用民主手段在唐宁街10号悬挂伊斯兰旗帜。- 其实现在英国已经不知道该挂什么旗了。2005年英国监狱已经禁止悬挂英国国旗,国旗可能会令穆斯林联想到十字军。驾照与车辆注册局,以及 Heathrow 机场,也都禁止悬挂国旗。恐怖分子如果只是爆炸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让你一点一点感觉不舒服,然后慢慢妥协。

9/11之后欧美各国政要首先想到的是去访问清真寺,意图向世人表明不是与整个伊斯兰为敌。这在历史上是非常怪异的举动:你很难想象珍珠港之后首先应该吃寿司看蝴蝶夫人。这里的要点是"少数民族权利教条",那些属于所谓"受害者"群体的人不管做什都会被原谅。美国把这场冲突叫做"反恐战争"(war on terror),本身就是不敢于指出敌人的名字。西方社会主流文化一方面不敢得罪穆斯林,一方面又从不顾忌讽刺指责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这正如那个冷战笑话:美国人说我们美国每个人都可以随便批评总统,苏联人说我们也一样,在我们苏联也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批评美国总统。

其实伊斯兰的自信也是自相矛盾的。新西兰的伊斯兰妇女非得在开车的时候也戴面罩,警方认为这影响视线,而且有可能被用在抢银行之后的伪装,但是没人敢反对。最后一个警察说,你们宗教传统要是这么强,那你们干脆不开车不就行了么?然而伊斯兰就是要同时拥有17世纪的社会形态和21世纪的便利。不过等到欧洲彻底穆斯林化这些先进东西可能就没有了,正如伊斯兰当年从鼎盛时期必然衰落一样。

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伊斯兰化:巴基斯坦1977年实施了伊斯兰法律,伊朗1979,苏丹1984。尼日尔利亚本来是英国法,现在也一半是伊斯兰法。

那些生活在西方世界的穆斯林能被西方国家同化么?不能。因为"文化多元性主义"导致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怎么同化别人?民主,移民,文化多元性主义,这三个东西你只能选择两个。文化多元性主义是建立在谎言只上:假定所有文化都是同等正确。然而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现实都绝非如此。鼓吹多元文化,看谁都好,自己感觉也好,其实是一种社会斯德哥尔摩症状(被绑架者爱上绑匪)- 本质是急于接受任何外来的东西,没主见。

面对伊斯兰到底应该怎么办?向伊斯兰投降,彻底消灭伊斯兰,还是改革伊斯兰?作者认为唯一具有可行性的就是改革伊斯兰。但只有穆斯林才能真正改革伊斯兰教,外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提供让它改革的条件:

1- 支持妇女的真正权利,而不是那些女权主义者的东西。妇女权利是伊斯兰的最大软肋。

2- 阻止瓦哈比主义和伊朗等意识形态的传播。

3- 在伊斯兰世界支持政治和经济自由。哪怕选出来的是政府不好也比独裁好:叙利亚,埃及。

4- 通过国际社会制裁那些迫害本国非穆斯林者的伊斯兰国家。

5- 掐断沙特和伊朗在海外建立清真寺和思想团体的资金。

6- 推广美国意识形态。

7- 边缘化联合国,北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类的过时组织。

8- 发展新能源,减少石油依赖。

9- 终结伊朗政权。

10- 有机会就军事打击。

对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欧洲已经给出了一个教训。社会民主主义,文化多元性这些东西,实际上是社会自杀。

Back to Top

Source: 摘自这里

 

够猛够辣 这个台湾女人不寻常

 

在台湾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后,国民党上下笼罩在一股畏战怯战的氛围下。虽然距离“大选”还有近一年时间,但是全党上下,仿佛都认为2016年民进党肯定能赢,甚至不少寺庙,还出了什么女人当家,什么武则天主台湾的谶语,因为民进党候选人是蔡英文。

对于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党内仅存的政治领袖,如“立法院长”王金平,党主席朱立伦,都对2016的大选持保留态度。王金平明明想选,但是自己就是不表态,摆明了要端着架子等人抬轿子;朱立伦则是自己当初把话说得太死,既然当初讲了不选2016,如今公然食言而肥,朱立伦毕竟不是民进党,拉不下这个脸,因此他又在搞那种“万民拥戴大劝进”的戏码,到时候就可以说,不是我要选,是你们非要我选,那这样我违背承诺也就是身不由己。

但这一套把戏,充斥着陈腐老旧的旧时代气息,在新时代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不要说中间选民、年轻人,哪怕是台湾传统的深蓝力量,也对这些把戏摇头不已。毕竟蓝军气势,现在本来就处在下风,在这种危难时刻,更需要政治领袖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激励士气。可是王、朱这种扭扭捏捏的做派,一点没有担当,又怎能让蓝军鼓起余勇?

就在这个时候,“立法院副院长”,有“小辣椒”之称的洪秀柱,因为实在看不下去党内在危难时刻依然搞这些把戏,因此表态参选2016的党内初选,并且会选到底,而不接受协调。

所谓协调,是国民党内特有的一个名词。在参加公职人员选举前,如果党内有多个人想参选,正常的程序应该是举行党内的初选,胜选者代表党参选,败选的认输。但是在国民党党内,在初选前,就有个所谓协调。协调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坐下来谈条件,闽南语称呼为“乔”,比如这次我来选下届换你,或者我来选,但是我给你一个项目一个工程,或者我不选但是你得安排我指定的谁谁去大型国有企业上班,凡此等等,如果谈得拢,就表面团结一团和气,如果谈不拢,再初选。

但这种协调的必然问题是,谈得拢后出线的人,往往并不一定是民意支持的人,因此往往会落选。而且,协调这种事情,往往是密室商谈,充满了蝇营狗苟,有太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过去老国民党老喜欢搞这一套,经常党内冒出的新人忽然间就不见了,因为什么?被协调掉了么。洪秀柱这次勇敢的讲出不接受协调,除了表示自己参选到底玩真的决心之外,其实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她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立法院副院长”。“立法院”是什么地方?乔家大院是也。“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很多台湾人戏谑的喊他“王院长”,意思就是在“立法院”,不管合法非法,黑道白道,再棘手的事情,没有老王乔不了的事情,没有老王接不了的活儿,大事到修改法律,监狱捞人,通缉犯跑路,小事到上重点中学,春运拿车票,好医院拿病床,老王都能搞的定。就算这个事情是非法的,老王也有办法绕过法律,实在绕不过去?那简单,法律不听话,就修改法律嘛,“立法院”就干这个的。

而王金平之所以在“立法院”能一手遮天,靠的也是协调,即所谓党团朝野协商。台湾的“立法院”有113名立法委员,但是各类大事,并不是这113人大家投票表决,而是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和台联这四个党每个党派出一个代表,成为党鞭,参加由王金平作为召集人的朝野协商会议来决定国家大事。更绝妙的是,在这个会议上,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比如一个事情,占据64个席位的国民党同意了,40个席位的民进党也同意了,但是如果占有3个席位的台联不同意,这事情就不行!对此民进党党鞭柯建铭说的很清楚,“马英九坚持所谓少数服从多数是赢者全拿的想法,是不民主的;我们搞的朝野协商共识决,这类多数服从少数,这才是民主”。

更绝妙的是,老王如果想阻止一个事情,他就不召开这个协商会议,于是事情就可以永远被拖在那里,动弹不得。比如服贸协议,就是王金平干的好事。

那么作为王金平副手的洪秀柱,却是一个另类。众所周知“立法院”里本土味很是浓郁,就算国民党的委员,基本也是三教九流都有,黑道白道不清。但洪秀柱可不一样,她不是什么地方黑社会,本土乡绅这类常见出身,她是外省人,而且她是中学老师,训导主任,教务主任出身,当初对学生就非常凶。后来从政进了“立法院”,也是脾气火爆言辞犀利,而且和许多国民党“立委”的懦弱不同,洪秀柱敢和民进党冲撞,民进党骂不过她,打也不太好意思打女人,因此是国民党在野期间少有的战将。当初陈水扁的贪腐案,就是洪秀柱找到瑞士方面提供的铁证,锁定了扁家的现金流,从而把陈水扁送进大牢。

虽然,洪秀柱自己说,因为她觉得王金平朱立伦这样惺惺作态对国民党不好,因此才自己跳出来,逼大家表态。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在国民党这样一个面临亡党的危急时刻,洪秀柱的参选,却给国民党留下了一丝振衰起敝的可能性。首先,这一次蔡英文阵营主打“台湾第一名女总统”的旗号,不得不说,这一个口号还是蛮吸引人的。女性是否适合执政,是否适合做领袖姑且不谈,但在社会价值上,因为有着“男女平等”的道德制高点,还是很能吸引选票的。而洪秀柱和蔡英文一样,也是留洋高级知识分子,也是女性,也是一直独身。而且和蔡英文一直被影射是女同性恋不同,洪秀柱是地道的独身主义,其实更被社会主流价值所认可。

其次,洪秀柱代表着蓝军传统的价值。洪秀柱是外省人出身,因此得到深蓝族群的支持毫无问题,而王金平一直是蓝皮绿骨,国民党核心选民是不会支持王金平的。但洪秀柱的父亲,当初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也是受难者,因此台湾本土士绅,对洪秀柱的接受度并不低。而且,正如洪秀柱所说,民进党如今气焰嚣张,是因为民进党不管外界怎么骂,美国和中国大陆怎么打,他始终高举“台独”的大旗,把“台独”当信仰,但国民党不仅不敢讲统一,连反台独都只敢羞羞答答,不管是马英九还是朱立伦,对反“台独”都是言辞暧昧,王金平就更不必提。

意识形态是政治的根本,大旗如果自己不高举,就会被别人抢走。政治是众人之事,感召选民投你票,让其他人支持你,靠钱,靠权都不能长久,只有明确的政治路线才可以。而洪秀柱反对“台独”之坚决,反对去中国化之强硬,蓝军里比得过她的不多。

第三,洪秀柱的个人操守和经历比王金平、朱立伦都经得起考验。王金平因为现在经常和民进党暗通款曲,所以民进党不打他,但是真到了大选,王金平是一定经不起检验的,他被叫做“黑金平”已经二十多年了,他的哥哥,他的部属,他的“立法院秘书长”,都涉及很多案子,有很多不清不楚的生意,这些事情,随便丢几个下去,恐怕他的名声就臭大街了。而朱立伦自己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他的好岳父高育仁,却是游走政商两界海峡两岸,女婿在政府做官,高育仁也毫不避讳的包工程接项目,甚至军火生意也做。而朱立伦的舅哥们,当初做砂石生意那也是相当高调,以至于十年前朱立伦还被称作砂石轮。

Back to Top

Source: 摘自这里

                                     手机里的14个惊人大秘密

用手机这么久了,但是您知道手机里不可告人的秘密吗?手机里惊人的14个天大秘密,听说99%的人肯定都不知道……

1、不要赶着正好1分钟结束通话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常常会为了正好赶在1:00前结束而庆幸,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据一位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在你通话到0:55的时候就已经算一分钟了,所以0:55~1:00的通话时间其实是算你2分钟的钱!

2、 识别手机质量的好坏

先按*#06#,然后在你的手机上会出现一个序列号给你,你就数到第七个和第八个数。

假如你的第七个和第八个数是下面对应的两个数,那么你的手机质量的好坏就确定了。

0,2 or 2,0,是很差的手机

0,8 or 8,0,是好一点儿的手机

0,1 or 1,0,是非常好的手机

0,0 代表是原产公司生产的,是质量最好的手机(原装手机)

1,3 代表是阿赛拜疆生产的,是非常非常差的手机

此处很多家伙都在按键测试了,你的测试结果如何?告诉男兄吧!

3、车用遥控器落在车里了

你的车用遥控能打开吧?如果可以,在你有一天将车用遥控器落在车里而且备用的遥控又在家里的话,你会发现有个手机真方便,用手机拨通家里人的手机,将你的手机拿在离车门一英尺的地方,同时家里人拿着遥控器在他的手机旁边按响遥控器上的开锁键,这边你的车门就可以打开了。这个方法不管你把车开得离家有多远都奏效。 (有人亲身试过了,很有效,很神奇哦)

4、紧急情况

全世界的手机都可以拨打的共同紧急救援号码是112,加入你发现自己所在的地区无手机信号覆盖,同时你又遇到了紧急状况,用你的手机拨打112准没错,因为这时候你的手机会自动搜索所有可用的网络并建立起紧急呼叫。特别有趣的是,即使你的手机是在键盘锁定的状态,你同样可以拨打112。试试吧!

5、手机被偷了

有个办法让小偷也用不了,嘿嘿!查看手机的序列号,只需键入* # 0 6 #, 15位序列号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全世界的每一台手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把这个序列号记录下来并保存好。有一天如果你的手机不幸被偷了,打电话给手机提供商,并提供你的手机序列号,他们会帮你把手机屏蔽,这样即使小偷换了SIM卡,仍然无法使用,你的手机对小偷来说变得一无是处。如果全世界每个手机持有者都这么做,那么偷手机就没有意义了。

在澳洲,警方甚至建立了一个被盗手机数据库,如果你的手机被找到了,就可以归还给你了。

6、手机电池不要等到没电才充电。

一般我们都会有一种想法就是手机的电池电力要全部放完再充电比较好基本上是没错的,因为我们在以前使用的充电电池大部分是镍氢(NiH)电池,而镍氢电池有所谓的记忆效应若不放完电再充的话会导致电池寿命急速减少。因此我们才会用到最后一滴电才开始充电。

但现在的手机及一般IA产品大部分都用锂(Li)电池,而锂电池的话就没有记忆效应的问题。若大家还是等到全部用完电后再充的话反而会使得锂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无法反应而寿命减少。最好的方法就是没事就充电让它随时随地保持最佳满格状态,这样你的电池就可用的又长又久喔。这是从厂商那得到的讯息,并经过本身测试而得。

7、当手机正在充电时,请勿接电话!

原因是手机在充电时,来电接听的话会有潜在的危险。印度有一个31岁在保险公司任职业务经理的年轻人,十几天前在手机还接着充电器的时候接听电话,过了几秒大量的电流经过手机,这个年轻人被摔落到地面,家人发现时,手指烧伤,心跳微弱,并且已经失去意识。

经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宣布到院死亡。行动电话是目前大家最常使用的现代发明。然而,我们也必须要警觉到仪器致死的危险。

8、手机剩一格时不要使用

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所以……常讲手机的人……要注意哦……有人从一位手机商那儿获得一项很重要的讯息,那就是当你发现手机的收讯强度只剩下一格的时候,宁可挂断不谈或者是改用公用电话,千万不要再滔滔不绝、口沫横飞、浓情蜜意、欲罢不能、没完没了…

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手机的电磁波一直是让人担心的问题。而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讯较差的地区仍能保有相当的通话质量,会加强手机的电磁波发射强度。当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电磁波强度高达0.6W(瓦特)。0.6W究竟有多强呢?我无法具体描述它对你的脑袋会有什幺不良影响,但可以换成两个例子来比较:

1)把喇叭直径约4公分左右的小型收音机音量开到最大然后贴在耳朵上,那样的噪音能量一般为0.25W,不到0.5W。

2)把手指头放在输出强度0.1W的雷射光前面(相当于光纤网络的 D干线能量)几秒钟内你会有灼痛的感觉,你能长时间忍受上述这两种状况吗?那你又如何确认0.6W的电磁波紧贴在你的耳朵上会没事呢!

9.12593+电话号码=陷阱

你是不是把外地朋友的电话用17951+电话号码的格式储存在电话号码本里-而不是单独拨-那么收费就会从0.39元每分钟变成1.3元每分钟.

10086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储存在电话号码本里-系统将无法识别。所以无法获得资费优惠,必须每次在键盘上直接按12xxx。神州行用户如此!动感地带用户,全球通也一样。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移动用户,当你知道中国移动为你设置以下的陷阱的时候,便不再惊讶于你的话费为何会像长了翅膀一样的飞走。

用12593+电话号码可以优惠,但如果你预先将“12593+电话号码“存在手机的电话本,使用的时候调出来然后拔打出去,这时中国移动不承认你使用了12593这种优惠的拔打方式,而按照直接拔打的方式计费。如果你是在漫游,两种计费方式可以相差7倍之多!

10、手机费的寄生虫

手机莫名其妙定置了无用短信,强烈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自己有没有中招,最简单方法退订每月偷你手机费的寄生虫!中国移动在3.15被迫推出一项新业务,如果您是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键入数字“0000“,发送短信至10086,数秒钟内将自动回复一条短信列表,显示您的手机上究竟订制了哪些短信服务。

究竟是哪些短信服务商明着、暗着每月扣除您的手机费;键入数字“00000”发送短信至186201,即可退订所有短信服务。

11、手机一进水

请切记不要作任何按键动作,尤其是关机(一按任何动作,水马上会跟着电路板流串),正确的方法为马上打开外盖,直接将电池拿下,直接强迫断电,可保主机板不被水侵袭。这个常识非常重要,故转告各位,使大家的手机可用久一点。学一学吧!以后以备不时之需啊!

12、如何让手机电池起死回生

当你的行动电话电池使用时间变短(记忆效应或老化)时,你是否会再买一颗电池来更换呢?下次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请省下你的钱,告诉你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不妨试试看:

1)把电池用报纸包起来再放进塑料袋裹包好放入冷冻库三天(报纸可吸收多余水份)

2)三天后取出常温下放二天

3)二天后将电池充电,充饱后装进行动电话裹测试(预估可救回80%-90%)

13、给你的手机做个CPR吧!

手机是否常断电?或是明明充饱了电没多久就又没电了?一定怀疑过是不是手机的寿命终了?别担心,它只是一时“心跳停止”,只要一块小小的橡皮擦就能起死回生了!把电池取出后用橡皮擦把电池上的接点(黄铜片)擦干净,再装回手机上,你会发现真是太神奇了!它竟然活过来了!还像颗新的呢!真的很有用,提供大家做参考!

14、教你如何消除手机屏幕刮痕

大家是否常常会遇到手机屏幕有刮痕而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呢?告诉大家一个好用的秘方....(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的) 把牙膏适量挤在湿抹布上后用力在手机屏幕刮伤处前后左右来回用力涂匀..... 你将发现.....手机的屏幕刮痕会因此而消失....很神奇吧...!! 更神奇的事....在用干净的抹布或卫生纸擦干净后..手机屏幕还会变得更亮哦....

台大化学教授表示:原理为牙膏它只是刷牙的辅助用品,具有磨擦作用(修补作用) 和去除菌斑,清洁抛光牙面,因此使用在手机屏幕上面会有同样的效果。

Back to Top

Source: 摘自这里

 

华人自述美国惊人的福利制度:被美国福利养变懒

网易教育讯 据洛杉矶华人网综合报道 前几天吃晚饭时,妻子告诉我她买菜的经历:到了超市收银台准备付款,前面一个十几岁的母亲抱着个孩子,拿出一叠儿童食物券WIC,全名叫“妇女、婴儿、儿童特别营养补助券”(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Infants and Children);收银员没有见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赶紧呼叫经理,闹得大家都得等。那女孩子特别难为情,转身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妻子本想安慰她一下,告诉她自己当年也用过这个。但话还没有出口,收银员已经搞明白怎么处理、招呼那位女孩儿。她也赶紧抱着孩子去付款了。

小插曲勾起了十多年前往事

我们当时住在无家可归者遍地的纽黑文,超市里许多顾客都使用各种食物券。收银员有专门的训练,处理得很熟练。如今,我们住在波士顿富裕的郊区。这里看不到无家可归者,超市里也难得见到有食物券的。怪不得收银员一时抓瞎。偶然碰上这样的场面,仿佛自己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其乐无穷的苦日子,并象昨天一样历历在目,同时也惊叹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无巧不成书,妻子讲述这些事情时,我发了一段有关的微博:

“我奇怪中国的孩子看病为什么要交钱。有网友质问:哪国不交钱?我告他:没文化真可怕。孩子在美出生时我们是一贫如洗的两个外国人。孩子医保一直到22岁,去医院政府派车,相当‘豪华’,还给一大堆食物券保证营养。孩子吃不了,父母就跟着‘蹭吃喝’。美国这方面还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

这里有另外一条缘由。这条微博本是对另一条微博的跟贴:一位母亲借来五千块抱着幼子去医院看病,结果钱全被偷光,绝望之下嚎啕大哭。据说医护人员仍然安排治疗,让人欣慰。但那微博配有照片,看了心情很沉重,我就随手写了这么一条。后来觉得应强调一下儿童看病应该免费的立场,干脆扶正单发了。

没想到,这么几个字居然有爆炸性的效果。几个小时内,阅读量超过170万,评论过千,转发过三千。那一千多条跟贴,绝大部分是谩骂,有说我造谣骗人的,有说我伪造收入蹭福利并要举报的,更有说“丢人丢到国外”去的。还有些帖子,居然在那里质疑:这么穷怎么还能出国?仿佛只有贪官才配出国。

这一千多的跟贴,多少帮助我了解了中国的世相。这种世相,又多多少少建构在对美国的种种误解之上。所以,我不妨从亲身经历开始,讲述一下一对“一贫如洗”的夫妻在美国生了孩子后的经历。

讲述:“一贫如洗”夫妻在美生孩后

首先讲讲我们为什么“一贫如洗”。在这一千多跟贴中,反复出现的质问是:“一贫如洗怎么能出国?”即使我这个一天到晚上网,自认为还算了解中国的人,读到这样的问题也感到吃惊,接着马上就意识到:时代的变化是多么巨大!

在我们留学(微博)的那个年月,即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出国的主力都是“一贫如洗”的。他们大多是从美国的大学拿了全奖,有的借钱买张机票,就这样在异国他乡打天下了。那些“有钱”的,即靠海外富亲戚担保的,过签证关都难。拿全奖的“一贫如洗”者,则很受礼遇,一两分钟就过关了。还有些人,连考托福的钱都没有。

我八十年代给香港杂志写稿,第一次挣了一百美元左右的外币,三分之二送给朋友考托福了。这两位后来都成了相当不得了的人物。如今,象我们那样一贫如洗靠全奖出国的大概仍然不会少,但出国的大多数是有钱人,四年本科就能烧掉快一百五十万人民币。这种人多了,大家反而不明白“一贫如洗”出国是怎么回事。他们当然更不会有我们这种经历。更有甚者,许多这种拿父母的血汗去留学的人,什么都学不会,怎么去怎么回来,“海龟变海带”已经成了媒体的关键词。恰恰是这样的人,开始嘲笑我们这些被美国名校一年几万美元请去读书的“蛀虫”了。

当时我们夫妇都在耶鲁攻读博士课程,待遇按说不薄:免学费之外,学校提供一万美元左右的生活费,外加医保等等,只要不奢侈,生活上不用愁,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不过,这种支持,一般只延续六年,除非你在校外能申请到基金,否则六年后就不会衣食无忧了。我们前几年忙于学业,根本没敢想要孩子的事情。等妻子通过博士论文资格考试,才生下小女。女儿两个月时,一家三口都到了日本,妻子进行论文研究,我则学习日文。可惜,为照顾不满一岁的孩子,妻子不能如期完成论文。我回美后匆匆通过博士论文资格考试,就只剩下一年的奖学金了。

这就是我们“一贫如洗”的状况:从日本回来后,一家三口,收入全靠我的奖学金,而且只能吃一年。耶鲁奖学金中的生活费部分,比照的是当地的生活费用标准。我们穷惯了,一般消耗比这个标准低许多,一度两人分享一个人的奖学金也可以过得不错。但是,一家三口用一个人标准的生活费,显然就不行了。尤其是女儿,需要另有医保。我们因为是耶鲁的学生,自动享受学校的医保。如果再加一千多美元,女儿也会被我们的医保覆盖。但是,当时这一千多块对我们是笔非常大的钱。

经过一番咨询,还是按照“专家”的指示办理:让女儿加入给低收入阶层的免费医保,这个大概是属于“医助”(Medicaid)范围,一直能管到19岁。我微博上唯一的错误,就是把19岁说成22岁。因为是十几年前的事情,记忆不清。经过网友批评,查阅了一下资料,虽无十足把握,但确实更可能是19岁。另外,我在140个字中没有空间交代:这种医保自我找到工作后就自动脱离。本觉得这是不用解释的常识。工作后的医保自动覆盖全家,谁还会赖在政府的医保上?但是,美国的制度还在那里:如果父母一直没有工作和医保,孩子确实可以继续享受下去。

老实说,刚开始面临这个选择,我们颇为迟疑:耶鲁是个精英大学,医疗系统相当有水平。女儿加入“穷人医保”,会不会受委屈?后来专家们耐心解释:这种医保在质量上绝对不会有差别,只能是更好。

穷孩子享受了国家的哪些福利?

比如,我们没车。拿着耶鲁医保看病要自己想办法去医院。穷人医保则考虑到穷人没车的现实。所以给孩子看病(包括例行检查),只要事先预约,政府会派车接送。另外,拿药也是免费的。看病找什么专家,还是自己随便选。大家都去耶鲁纽黑文医院。我们还真用过几次专车带孩子看病。那是医用的小面包,里面各种仪器俱全,一看就是精心为各种病人设计的,设施比普通车辆舒适豪华多了,颠簸小,空调温度极为稳定,而且每次来都只接送我们一家。用了这么几次,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这要花政府多少钱呀!于是以后带孩子看病,除非刮风下雨,我宁愿让她坐在我脖子上走半个多小时到医院。还好,我是练长跑的,扛着孩子走这么远小菜一碟;女儿坐在爸爸脖子上也开心得不得了。

除了这种免费医保外,女儿还享受每月几十美元的WIC支票,就是我开篇提到的那种食物券。这是用于她的营养补助。父母凭着这种支票,可以到超市购买各种食品。当然,这里面有些限制。有些高档的、名牌的东西不能买。不过,当时用这种支票买来的东西很多,女儿根本吃不完。我们当父母的也就跟着“蹭吃喝”,比如牛奶、鸡蛋、果汁等等,吃了不少女儿的。这里的原因,大概是女儿个头儿小、胃口小,吃不完美国孩子标准的食物。

这种福利,并不仅仅是把钱送到你手里为止。这种食物券,每两个月领一次,领取前必须和营养师会面,营养师会耐心询问孩子的健康和饮食状况,提供各种建议,有时要查看医院例行检查的结果,甚至亲自检查孩子。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九一一那一幕。我当时正好在去领食物券,坐在一堆穷人中间,看着电视上的图像,半天搞不清出了什么事情。

这些,是一个穷孩子所享受的国家福利。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父母是两个博士生,都有学业要对付。女儿要送到幼儿园去。不象北欧,美国没有从摇篮到墓地的福利,幼儿园是私立的,所费不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进行了最大的一次冒险。

那时女儿随我们刚从日本回来。在日本时,享受着日本式的福利。幼儿园虽然难进,但等了半年进了公立幼儿园,一周六天,每天九个小时,连午餐、尿布都包进去,全是免费的。回到美国14个月,需要上幼儿园,但那种日本式的福利全没了。妻子把附近的幼儿园访问了个够,最终走进一家名叫“创造儿童”的幼儿园,附属于纽黑文的儿童博物馆,建筑都连在一起。她一进去就傻了眼了:这里真是孩子的天堂呀!老师全是大学毕业,能唱能跳,还有些多才多艺的耶鲁学生来打工,而且一个全职老师最多看三个孩子。幼儿园根据哈佛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的多重智能理论进行设计,不教读写,各种益智活动多如牛毛。在纽黑文,进这个幼儿园要排长队,有的家庭甚至要等上两三年。当然,价码也不低,一个月1200美元,我奖学金中的生活费全部拿去还不够。

那天妻子回家告诉我:“我把孩子登记上了。”说完这话,我们俩都吓傻了。妻子承认,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决定。但是,她看到这个幼儿园时,就觉得看到了女儿的理想成长环境。她纠结许久,最后下决心就凭一个信念:“父母穷,孩子有什么责任?!”我一半宽慰她一半宽慰自己地说:“别担心,虽然登记上了,但恐怕轮不到。”没想到,一周后院长打电话来:“有空位,你们很幸运。我们正需要一个这种年龄的女孩儿(这个幼儿园孩子的年龄性别结构很严格,女儿正好被挑上)。你们不需要现在答复我,周末好好讨论一下,但下周一必须给我回话”。那个周末,我如坐针毡,但扭不过妻子。孩子马上就上幼儿园了。

这一年怎么过?我的奖学金全给幼儿园了。另外,因为事先多少想到会走这一步,我们在两人都拿奖学金的“宽裕”时期依然节衣缩食,一年基本能省下一个人的费用。这点积蓄正好救急。与此同时,我不得不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搞学术的状态,开始给香港和新加坡媒体写稿,一个月弄好了有几百块。妻子在学校当了半年助教,有六千块的收入。这样,一年勉强过得去。

第二年,幼儿园第的学费涨了。但是,园长帮助我们找到了每月一千块的助学金,我们每月缴三百多就行。就这样,我们从2000年坚持到了2004年我在波士顿找到现在的教职。

到那时为止,我们确实一贫如洗,看着银行账户上一天比一天少起来的存款而寝食不安。但是,女儿居然享受了绝大部分孩子享受不到的优质学前教育。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故事讲讲容易;要分析评价,乃至引申到社会制度的优劣问题上,就难了。孩子出生后的五年,我们有着初当父母的极度快乐,但这也是在美国生活最为艰难的五年。过大的心理压力,把我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在这种煎熬中,我们不能不羡慕北欧那种“从摇篮到墓地”的福利制度的优越。比如,福利国家的全民医保是自动覆盖所有人的。你不必为之焦虑。美国的福利,则是“收入审查”Means-Test型的。即你要获得某种福利,必须向政府提供有关家庭收入的信息,证明自己的收入水平低于某种水平,然后才能获得领取福利的资格。中国人理解的福利,基本也属于这种类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微博上一说享受福利的事,就招来一片“举报”之声。

英语国家里往往盛行“收入审查”式的福利

在西方,英语国家里往往盛行“收入审查”式的福利。欧陆国家,特别是北欧,则主要是全民性福利。两种孰优孰劣?最近的许多比较研究,都凸显了全民型福利的优势。具体而言,“收入审查”型的福利,容易把拿福利当作领取人的“黑锅”,让他们被社会所鄙视。想想看,什么人才要被“审查”?显然社会对你就是不信任。

对此,我们深有体会。你拿着食物券到超市买东西,从服务员的眼神中就能领受到许多人情冷暖。而且往往越是低收入的人中,这种势利眼就越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势利眼,在中国特别通行。包括许多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在这些人看来,你拿福利,要知道耻辱,这才能激励你奋斗,早早自食其力。

殊不知,许多研究表明,这种“背黑锅”式的福利,恰恰摧残了穷人的自尊,成为导致世代贫困的重要原因。在美国等实行“收入审查”制度的国家中,世代贫困特别严重。在全民福利的社会,比如北欧,则很少有世代贫困,甚至贫困现象基本被消除。

另外,“收入审查”制度的福利,因为要“审查”、确认“资格”,管理费用很高,漏洞也很大。更因为这种福利塑造了深刻的社会成见,即拿福利的是社会中最不争气的一部分人,于是对这种福利的公共支持率比较低。不像全民福利,因人人有份,大家都比较支持。也许大的问题是,“收入审查”制度,需要接受福利者申请,而且申请对许多文化不高的低收入阶层成为相当繁杂的程序,甚至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种福利的存在,故而许多人“漏网”,造成该覆盖的人没有被覆盖到。

在孩子入托这个问题上,更显示出美国福利制度的缺失。在北欧,孩子一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父母就带薪休假,日后的托儿所不仅免费,而且水平非常高,也非常整齐。虽然北欧照样有贫富,但这种一视同仁的福利,使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父母也不必为了工作牺牲孩子的教育。这恐怕是北欧居民的智商普遍高于美国人的原因之一。而我们的经历,则显示出一个新生命的来临会给父母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危机。这个问题,在耶鲁的研究生中一直不停地讨论着。

有统计表明,美国历史等学科的文科博士,平均完成时间超过九年。就算本科毕业马上开始读博士,提交论文时也三十多了。这期间结婚生子,乃正常的人生周期。读博士,在耶鲁这等条件优厚的一流院校,每年也不过有一个人的生活费,根本不够养活孩子,再要自费入托,学业还怎么继续?况且,许多人想自费还找不到地方。这还是受了最好教育的群体。普通老百姓,常常不得不把孩子丢下去工作,错过了早教的机会窗。有些孩子,颇象中国的“留守儿童”,因为没人管在街上学坏了。于是又得雇警察、修监狱,来对付比欧洲高出十倍以上的犯罪率。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美国这方面还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的原因。

不过,尽管美国的福利制度有着种种缺陷,我们依然属于相当幸运的人。首先,我们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在困境之中知道长远规划,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教育背景带来的“文化信心”,使我们比较能够对付世间的白眼。比如,超市的收银员态度傲慢时,我们并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劣等,而是可怜对方太没文化。事情明摆着:我们眼前的困难最终都会过去,还有波澜壮阔的事业在前面等着,对方高中是否毕业都不知道,大概很难跳出超市的低薪工作。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反向的“势利眼”,并没有什么值得光彩的。但这种反向“势利眼”,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心理保护。想想看,那些文化水平不如收银员的人,拿着食物券被对方鄙视后,很可能丧失自尊和信心,最终自暴自弃。

我们的另一层幸运,是生活圈子也主要是由比较有文化的人构成的。这种社会氛围,大大帮助了我们“蹭吃喝”。比如,孩子出生时,按照美国的规矩,产妇可以免费住院三天。这似乎是美国很少的“全民福利”之一。当时妻子住在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单间病房,豪华得象五星饭店,房间及厕所里布满医疗装备,还有护士专门来伺候她洗澡。这并非耶鲁师生才能享受的特权。事实上,我探视时在电梯间就碰到个无家可归者,她生下孩子就跑掉,害得护士到处找,最后找到,被一左一右两个护士“押解”回来。我只听她在那里神经兮兮地嘟哝:“哼,让我们产妇住高层,着火了怎么办?”其实高层是最好的景观。大概考虑到了产妇的心理需要吧。

可惜,这种福利享受了三天就要出院。这时妻子有些并发症还没有查清楚,需要再来医院复查。我有些犯难,告诉医生:“我们没有车,又有个新生儿要照顾,复查再跑医院,母亲和孩子我一个人怎么兼顾?”医生愣了一下,马上微笑地说:“她体温有点高,我可以决定延长她的住院日期几天,你好好照顾孩子吧。”现在写这几句时,耳边仿佛听到微博上中国网民一片怒骂:“蹭吃喝!不要脸!丢人丢到国外去了!美国都被你们这种人吃穷了!”我想,我幸运的,是生活在一个把穷人当人,而非当小偷的社会。

孩子入托的事情就更幸运了。我们一开始就如实向幼儿园的园长交代了家庭的经济窘境。她很同情,但表示无能为力。后来我们居然果决地入托,也许让她有些吃惊,也许她觉得我们认同她奉行的“多重智力”的教育理念,所以日后对我们特别关照。最终是她帮助我们穿透复杂的政策和手续的迷宫,一手把第二年的助学金申请到,否则我们根本搞不懂该怎么办,也不可能坚持下来。

没有想到,这点事情说说,在网上居然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得罪了那么多人,仿佛我们抢了谁的钱似的。让我吃惊的,倒不是网友们对美国的隔膜。美国本来就不容易了解。我也不认为自己多么了解美国。选择讲个人经历,就是因为那至少是真实的。

福利养“懒人”?

美国是个地方权力很大的国家。各州的政策都有相当大的区别,很少欧洲那种整齐划一的福利制度。在我看来,这是美国的弱点。比如那种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免费幼儿园,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公共设施,恰恰是国民素质的基础。这些,我在《市场到哪里投胎》中有详细论述,自不必多言。让我吃惊的,是网民回应中对福利的痛恨。似乎我们这些吃过福利(严格地说是女儿吃过福利)的都是“蛀虫”,只会“蹭吃喝”,而且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后的结论,就是“福利养懒人”,“懒人”会把整个社会吃穷,把整个国家搞垮。

有一次我对一个愤愤然的网友说:我即使真“蹭吃喝“,也是蹭美国的吃喝,没有伤害中国利益。你们跟着跳什么?再看看美国:那些帮助我们搞到各种福利、助学金、奖学金的人,总是对我们说:“你们走到这里,是了不起的成就。我想象不出自己能够这么在异国他乡闯荡。感谢你们对我们社会的贡献!”

我之所以“自曝”这种“蹭吃喝”的故事,就是希望挑战中国对于福利的传统观念。目前中美都在讨论福利制度问题,左右派论辩激烈。“穷到哪里都丢人”,依然在中国很有市场。欧洲则基本接受了福利制度。在我看来,欧洲文明在这方面明显高出一筹。

我研读过一些欧洲的福利制度史。欧洲人一开始对福利的看法和中国人很类似,觉得福利养懒人,吃福利的都是蹭吃喝的劣等人。比如英国早就有《贫困法》,旨在救济穷人,但又要时时杜绝养懒人,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Poor House)干活,工作条件比普通工厂恶劣得多、获得的薪酬也低得多。目的就是刺激这些穷人走出去自食其力。一位英国教授回忆,他小时候家边有个贫民工厂,有些老人谈之色变、甚至不要走近那里,看到那房子就魂不附体。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进去。中国前一段有廉租房不能修私人厕所的讨论,立意和这种贫民工厂非常接近,就是觉得穷人是劣等人,需要这种严酷的管理,否则他们就被养懒了。

后来欧洲人怎么变了?一大因素,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劳动人口特别是中产阶级高度集中。经济危机一来,许多被大家公认的克勤克俭的“体面”家庭也流离失所。而且这种事情谁都可能轮到。这样全社会就开始反省:贫困是一种不幸,需要帮助;贫困本身并非罪孽。后来全民式的福利在欧洲展开,和这些经验关系很大。

我现身说法,有着同样的意图。如果说“福利养懒人”,吃福利的人都是“蛀虫”的话,那么就看看我这个被养出来的“懒人”好了。我们夫妻二人,在国内大学读的是北大和复旦,高考(微博)时都是所在地区(北京和浙江)的前几名。博士也读的是世界最好的学校。“懒人”能这样吗?

记得在耶鲁头几年,每年仅圣诞节和感恩节晚上去导师家吃饭,几乎没有一个假期。离纽约那么近,除了一次到日文书店买书,几年都没有去过。教室—图书馆—健身房—家,这种四点一线的生活,多少年如一日。我从本世纪初“蹭吃喝”开始至今,出版了大约二十本书,在几个报纸开专栏,属于撰稿量最大的专栏作家之一;我在美国大学有全职工作,同时还开办“薛涌留学(微博)预备课程”,为一批中国学生进行留美的学业准备;除了这些,我还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每周跑上百公里,五十三岁能用一个半小时完成半马。我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成就。但是,同时干这么多事情,面对这样的工作量,不用说中年人,有几个年轻人能够承担得下来?

我可以不客气地挑战:大多数对我进行漫骂的网民,折腾一辈子也干不成我上述已经成就的诸多事情中的任何一件。如果我这样的人是懒人的话,世界有谁是不懒的?如果这样一个人在生活的某一阶段也需要社会帮助的话,社会有什么理由对那么接受福利的人侧目而视?

被福利宠养的“懒人”有责任力挺基本社会福利

类似的故事,在美国也读过不少。很多拿过福利,后来成功的人,出来现身说法:多亏那点福利,否则我走不到这里。如今成功了,则可以加倍回报社会。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有些网友大骂:美国都是被你们这样的人吃垮了。其实,经济学家早就算出来:如果美国人都达到我们这样的收入水平,如果美国孩子的成绩哪怕达到比我们女儿低20%的水平,美国现在面临的财政、社会等诸多痼疾就会自动消失。像我们这样被福利养出来的“懒人”,到哪里都是贡献于社会的人。我们当然有责任力挺基本的社会福利。

中国近三十年经济崛起,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西方哪怕是最强调市场的舆论,如《金融时报》、《经济学人》这类倡扬自由市场的媒体,也反复指出中国的“社会投资”不足。所谓“社会投资”,其实主要是教育和福利等公共投资。孩子就医就是一例。给孩子免费医疗怎么会养懒人呢?

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如今的青年、中年人,最终都将面临着养老危机。现在的孩子,就是未来养活自己的人。以中国的国情,每个孩子都是宝,其身上的附加值不是一般地高。孩子有病得不到医治,导致病残甚至死亡,岂不加重中国的养老危机?岂不摧毁了中国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看看当今的世道:那些拿着父母的钱留学(微博),英语也学不会,一事无成、动不动就度假购物的后生,反而来教训我们这些艰苦奋斗出来的人不要蹭吃喝了。一个完全没有福利的社会,最终就是这样的人当道。而一个有良好福利的社会,则会扶助那些肯奋斗的人,最终更可能是我们这样的人当道。

放眼世界,最有效率、最富有、最和谐、最幸福的社会,还是福利国家式的社会。建设这样的社会,不仅仅需要制度。任何制度要有效运行,都需要社会的支持。福利社会背后,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操、一种对弱者的同情、一直同甘共苦的纽带。没有这些,社会就会越来越刻薄、越来越残忍,最终走上自戕的道路。

Back to Top

Source: 摘自这里

 

一家小网站如何在8个月内月流量上亿

viralnova.com 是一个2013年5月才成立的个人网站,这个网站最近在美国一些科技博客曝光量非常高,大家都觉得这个网站是个小奇迹。

原因是这个个人网站成立仅仅只有8个多月,但是每天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在200万以上,月收入估计在几十万美金左右,而这个网站只有3个人维护,其中2个还是兼职。

viralnova.com 这个网站没有拿任何VC投资,也没有任何新的技术,就是一个简单的BLOG系统搭建的个人网站。

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个人网站能够在8个月就做到:每天200多万的独立访问用户,月收入几十万美金呢?听我给大家慢慢分析。

一.viralnova.com 一些关键数据:

1. Alexa 世界排名 376位

2. 月访问用户超过1亿

3.Facebook 上有110万的粉丝

4.运营成本非常低,非常盈利,月收入早就达到几十万美金

5.100%都来自Google Adsense 的广告收入(非常廉价的广告)

6.只有3个人运营,除了创始人是全职外,其他2个人是兼职

7. 没有任何风险投资,全部是创始人自己的资金

8.成立只有8个月这些数据非常牛B,那这个网站到底是干啥的呢?

二.viralnova.com 网站定位

viralnova.com 的网站定位非常简单:分享世界各地有趣,有爱,有价值的故事。

但是如果光是通过网站传播这些内容,不可能那么迅速就做到那么多用户,那他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三.通过Facebook 分享,病毒式传播

viralnova.com 的流量来源有60.7%来自Facebook, 只有4.9%来自GOOGLE(GOOGLE收录只有大概9000个页面),估计还有30%是用户直接输入网址的。

Facebook的流量占了最大头,基本都是通过Facebook的用户把网站内容给分享出去的。为什么这些用户热衷分享viralnova.com 的内容呢?

四. viralnova.com 的用户是谁,用户有哪些痛点?

viralnova.com 的用户基本就是Facebook 上的用户,其中女性用户占大头。

这些用户的痛点主要是什么呢?

一般一个人的Facebook上的粉丝都是由朋友,同学,熟人或者间接认识的朋友之类的构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给到身边人的感觉是我们是有趣的,有爱心的,博学的。

所以Facebook上的用户最大的痛点就是,希望自己分享出来的内容是有趣,有爱,有用的内容,让自己的朋友感觉自己还不错。

而viralnova.com 提供的内容就是瞄准了这个痛点。

五。viralnova.com 的内容主要是哪些?

viralnova.com 的内容归纳起来大概就3类:

第一类:世界各地有趣的故事,比如这篇文章:《15个只能在中国沃尔玛才能够买到的东西,第14个最怪异》。

(中国沃尔玛超市司空见惯的猪头,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奇闻,因为美国超市买的肉,你是永远看不到头的,别说猪头了,鱼头都没有)

沃尔玛是美国人都知道,也都去过的超市,但是中国沃尔玛估计没有几个美国人去过,如果你能够告诉他们中国沃尔玛有哪些奇怪的产品是美国沃尔玛买不到的,那太多人愿意在他们的 Facebook分享了。

第二类:正能量的故事,有爱的内容:比如这篇 《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婚礼,但是知道真相后,我落泪了》。

这是一篇讲一个女孩知道自己妈妈得了癌症,马上要去世了,然后把婚礼提前在医院举行的故事,看了确实让人很感动。

这样有爱的故事,很多人是非常愿意分享给朋友的。

第三类:有价值的故事:比如这篇 《设计精巧的集装箱房子,让人看起来非常想住到里面》。

展示了集装箱改装的房子的整体布局,让用户看了觉得集装箱其实改装成房子也不错,用户就会产生分享的欲望。

六。viralnova.com 的内容是怎么来的

viralnova.com 每天大概更新3-6篇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精品,几乎每一篇让人看了都有分享的欲望。

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呢?

这些文章都不是网站原创的,也不是从大的门户网站摘抄的。

这些文章基本都来自个人博客,个人图片社区。这个网站的创始人,每天花至少16个小时看世界各地几百个个人博客,然后转摘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不过网站在转载这些文章的时候,不会只是简单的转摘,一般都会简单的点评几句,不要看这几句简单的点评,往往就是文章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七。viralnova.com 的成功的真正秘诀是什么

viralnova.com 真正成功的秘诀在我看来就是网站的创始人DeLong, 这个哥们31岁,对内容的把控有非常独到的眼光,每天都能够找到让无数人愿意分享的内容。

而且DeLong 还非常勤奋,每天工作16个小时,周末也不休息。在美国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老美是非常休闲的,让他们7X16小时工作,等于是要他们的命。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

因为网站每天都有更新,很快就能够形成一帮铁杆粉丝,每天都会来看文章,分享文章。(每天都更新文章其实对任何一个网站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你就能够形成一批固定的铁杆用户,他们知道每天到你这里都有新东西可看)

八。viralnova.com 可以山寨到中国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个人网站不好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来大部分个人网站都是靠到处抄内容,疯狂堆积内容,其实就是做给搜索引擎看的,通过从搜索引擎倒流量,但是现在这招基本不太灵了。

viralnova.com 其实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在国内我们虽然没有Facebook,但是我们有微信和微博这2个社交工具,如果把你真正能够做出好的内容,通过社交工具其实流量是非常容易做起来的。

微信上愿意分享好内容的用户远远要超过我们的想象,比如我有个朋友有个公众号,有一天他的一篇关于国外教育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结果一天就超过3万人浏览,而他当时只有300个订阅用户,有大家可以想想社交工具的威力多大了。

现在是一个内容泛滥的时代,太多垃圾内容堆积,你要找到一篇好的文章就和在狗屎堆里要找到一块肉那么难。

只要稍微用心去把好的内容找出来,哪怕你每天只更新一篇文章,坚持个一年,可能你也能够成为下一个viralnova.com 。如果你有了好消息记得告诉我,我会帮你分享。

Source: 摘自这里

Back to Top

 

 

新加坡:北京一旦醒悟,台湾的游戏就结束了!

新加坡媒体日前报导称,应当承认,与大陆人的富于幻想和痴情相反,台湾人在定位和判断对手这一点上始终是头脑清醒的,无论大陆如何温情、蓝绿谁在执政,台湾朝野均将大陆看成是一个试图吞并自己的敌手。

在如何对付大陆的问题上,台湾人也是精明的。他们一方面拒绝“统一”和“一中”议题,另一方面则利用大陆急于统一的心理而索取好处和让步,以争取“台湾利益的最大化”。

台湾人可能会为自己的精明和占了便宜而得意,但是台湾人有一种近视症,没有看到自己的先天劣势和长此下去的巨大风险。

一、台湾的先天劣势和台湾人的认识盲点

在两岸博弈中,台湾先天地处于劣势地位。两岸力量对比早有定局:大陆强而台湾弱。

即便过去大陆处于动乱贫困时,台湾也没有能力反攻大陆。今日大陆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所以无论台湾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变这一陆强台弱的力量对比格局。

许多台湾人也许明白这一点,但他们会说,“不是还有美国支援我们吗?”曾有人撰文说大陆没有台海言战的本钱。其理由有两个:一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如何厉害,二是大陆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拖累。

认为美国会为台湾的利益而与大陆开战,这很可能是台湾人的一个巨大误判。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这是非常冒险而不保险的。

美国的军事力量强大固然不假,但台湾人应当明白,站在美国的利益上来看,美中关系毕竟比美台关系重要得多,台湾在美国的全球关系格局中终归只是一个很小的棋子。

美国人不可能会为台湾“两肋插刀”的。

况且,如笔者曾撰文指出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未获胜,已成美国的历史教训,而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美国又陷入泥潭,分身乏术,对付伊朗、朝鲜三等小国,尚且束手无策,美国怎么可能会与比朝、越、伊、阿强大百倍的中国开战呢?最多卖点武器给台湾而已。

这就是台湾人最大的底牌。这一底牌对大陆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总的趋势看,美国的力量在逐渐消退,大陆的力量在逐渐崛起。台湾靠美国牌来实现独立的前景只会日益暗澹。至于说大陆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拖累,难道台湾这一完全靠外贸吃饭、易被封锁的小岛,会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经济自成体系的大陆,更经得起长期的战争拖累和封锁?

况且这也太低估了一个集权体制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

台湾人还有一个认识盲点,他们没有认识到,今日台湾人借大陆的扶助而暗增其拒统力量,可能只是白费力气,反而会导致更大的不幸。

因为如前所述,无论台湾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改变陆强台弱的力量对比格局。

显然,在与强者对抗时,一个较强的弱者与一个较弱的弱者的结局是相同的,即同样是最终被击败,而唯一的差别只是,较强的弱者意味着较强的抵抗,也即意味着遭受更大的战争损害,即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费尽心机,最后招致更大的损害,岂不是看似聪明而实为大愚?

二、台湾人的天赐良机可能正在流逝

目前北京不惜代价只求对方签署和平协定,这对在两岸博弈中处于劣势的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台湾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戏不可久玩”的古训,就理应利用目前大陆已退让到底线的这一历史机遇,与大陆签订和平协定,求得数十年平安,进而徐图长远。

当年作为弱者的中共利用国共停止内战的协定,承认“蒋委员长”的领导,获得喘息和起死回生的机会,十年生聚,最后一展雄图。

与中共当年这种能屈能伸的老练的政治技巧相比,今日台湾人显得太小儿科:小事精明而大事任性。

台湾人不要以为目前两岸间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绝统一,又可以利用大陆的“痴心不改”而一直“财色兼收”。

这显然是低估了大陆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陆的忍耐力。

大陆人固然粗枝大叶,也很痴情,但如果一直付出而没有收获,则大陆内部势必出现反弹,北京一旦醒悟,台湾人的游戏也就结束了。台湾人应当明白,大陆的柔情可能不会延续很久。三十年来从邓的韬光养晦,到胡的和谐论,均属于避免冲突的和平低调路线。

然而,大陆年轻一代和军界人士早已对这一路线怀有不满。这种情绪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陆年轻一代的领导人。

毕竟三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中国迟早会由这一低调策略转向较为强势的策略。

三十年来,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强硬到怀柔,即逐渐退让的变化。

目前大陆在政治上已退到底线,只求“不独”,已退无可退,经贸上对台湾几乎已是有求必应,如果台湾的民意仍持续绿化,政治统一仍毫无进展,则大陆的对台政策可能反转。

而这一转变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以台湾先天的弱者地位,能在大陆出价最高时达成交易,符合“台湾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可是台湾人却不知见好就收,由于民进党的纠缠,他们仍在为一党私利内斗,坐视良机流逝。

三、善意提醒而已

笔者幷非对台湾人有成见,而一定要让台湾屈服于大陆才甘心,只是出于善意,不忍看到因一种无视现实、不能正确评估自身力量的盲动而招致未来巨大的战争风险和生灵涂炭的悲剧,故而提醒台湾人而已。

也许台湾人会问:“那你为什么不设身处地为台湾人着想,呼吁大陆当局,放台湾一马,让台湾独立呢?”

正如笔者无法改变台湾人想独立的愿望一样,我也无法改变大陆人希望统一的愿望。

台湾人想独立,而大陆人想统一,这是今日的一个死结。

这不是一个关于双方的看法谁更有理的问题,不是一个关于国际法的法理学术问题。台湾人应当明白,当年清朝皇帝说过什么话,《马关条约》的某一条是如何说的,《开罗宣言》是否是有约束力的条约,《三藩市和约》有没有规定台湾的归属国家,“住民自决”是否是当代普世价值,等等,这些问题在两岸之间不可能有共识。

这也不是一个关于谁的制度更优越、更应当存在的问题。笔者完全同意许多台湾人的看法,大陆的制度有太多的弊病和问题,台湾的制度有很多很多的优点。

但是遗憾的是,大陆人不会因为他们自己的制度有毛病,就会放弃其统一愿望。

台湾人不要指望他们能改变大陆人的想法。台湾人应当承认这个现实,并依据这一现实来作出理性的决策。

台湾人既然无法改变对方的想法,又无法改变陆强台弱的力量对比格局,那么其最佳的选择就应当是顺势而为。

不能两利相权取其重,至少也应当两害相权取其轻。

台湾人担心台湾会被香港化。当年香港回归大陆,大批香港人恐慌性移民海外。后来发现当初的忧虑有些过头了,于是后悔之馀,又成批回流香港。

其实,台湾与香港毕竟不同。两岸之间毕竟隔着海峡,台湾也有自己的军队,台湾说“NO”的实力比香港更强,大陆也不可能想干预就能干预。

除非涉及国土分裂的大问题,北京不可能会因为有关台湾岛内的某一日常治理问题的意见分歧而兴师动众、发动台海之战。其实北京所求的这种形式的“一中”更多的只是一种名义上的统一而已,一种面子而已。对于台湾人来说,这可以说是一种99%的实质独立。为了那1%的名义上的独立而冒险,不惜与大陆一战,最后连那99%的实质独立也失去,岂非不智?

再说,台湾人既然认为自己的制度优越,就应当不惧怕竞争。在这种实际上是有名无实的统一下,说不定台湾人可以推销他们的制度,与香港和大陆内部的民主力量相呼应,推动大陆的民主化进程。

其实,对两岸百姓来说,国家不要分裂,骨肉不要相残,人民能够生活在富裕、自由和民主的社会中,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台湾人能够给大陆人民带来民主、自由和富裕,大陆人民为什么不欢迎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政治家们应当心怀仁爱,勿以苍生百姓为刍狗。为一党私利,为谋求几年一任的执政地位而鼓动和利用岛内的民粹情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民众引向危险的、很可能是万劫不复的道路,既为不仁,长远来看,亦为不智。

大陆为何不动武收台湾?台湾人道出真相:

以下是台湾绿营博客王立第二战研所的文章:三十分钟内就懂的系列 - 中国为何可以不靠武力夺取台湾

之前提到了中国无法以武力夺取台湾。基本上这是现在的事实,但之后十年就很难说了,毕竟战争并非单纯依靠对手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实力。

从前有一个乡民大国,一堆山野村夫,最早被罗马统治,罗马人走了后被日尔曼人统治,接着是神圣罗马帝国。不过,显然有一些人嫌被管烦了,就趁了权力真空的时代,签订了一些同盟条约。这个乡民大国,宰掉了几个入侵的贵族跟国王,并且还对外输出佣兵三百年。这个乡民大国很不识好歹,连二次大战面对德军都不买帐,放话数小时内可以纠集三十万大军打山地战,想干架就来吧。德国算盘拨了一下,觉得打赢也是亏本,双方互相呛两声后,在官方上彼此互相不管。这个乡民大国叫做“瑞士”。

有稍微对瑞士历史有点了解的,大概都可以知道,在那种荒乱的年代,可以审度局势,渐渐建立起瑞士邦联,领导者的手腕很不简单。更不简单的是数百年来,都可以维持住自己的中立地位,这绝对不是发好心自己讲爽的而已。

台湾人太习以为常,以为世界绕自己转,还真有人以为,高谈和平就可以避免战祸。去看看瑞士就知道,人家的和平是拿刀枪流血拼出来的,再看看同样二次大战,有两个宣布中立的国家,一样是因为军事需要,直接被德军辗过去,谁鸟你自己宣布中立啊。 讲到这里,读者大概心里有个底了。今天中国为何可以不依靠武力夺取台湾?说穿了原因就是台湾人“欠缺国际观”,对于“硬”的国际关系,以及很微妙的国际政治素乏认识,也不想去认识。

如果今天台湾是一个地区强权,或是太平洋上相去三千里,人家根本不想理你的地方,有这种“管其他人去死”的国际观倒是没差。

但偏偏台湾不是,今天不管是投向美国还是回归中国,只要台湾身处世界强国的势力中央,就一定会面临到某一方的压力。

而且说个难听点的,不管身处哪一边,一旦两大势力交火,台湾都是火线上,躲都躲不掉。(作者注:祈祷人家不想鸟你,也许比较实际点。) 在这种地缘位置重要,两大势力短期间内看来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前提下,正常的台湾人,应该是要对东亚局势有深入了解的。

请读者注意这句话,“战略无知是送命的第一步”,台湾人对于世界的无知近乎无限大,但是自信也同样无限大,这种情况表现在各阶层角落。

总之台湾现在的状况,就是作为太少,所有的教育、媒体几乎都在灌输“单一价值观”,这价值观就是“赚到钱就好”,其他只要阻碍赚钱的,全部盖上政治化或是意识形态化的标签。

简单说,台湾人的问题就是,对这“国家”的关心太少,作为不够多,又自信膨胀过大,真以为有钱的就是大爷。对世界的一切局势变化,都用极为简略的刻板印象去处理。例如:美国出兵中东为了石油。将背后的复杂的地缘政治彻底忽略,简化问题以便得到刻板的答桉。

笔者对这种状况的“个人不负责任观察与论断”,台湾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害怕思考,害怕痛苦的思考过程,更害怕思考出让自己不愉快的结果。所以干脆不思考,直接背别人讲简略的比较快,既可以欺骗自己,也可满足自尊。

Source: 摘自这里

Back to Top

 

 

從菜鳥到老鳥都適用的工作心法

 每天都很不安

「三菱商事、哈佛MBA、三十六歲成為三麗鷗董事」,如果有人看見這樣的履歷,八成會認為我的人生一帆風順、萬事稱心如意吧!

事實並非如此。我考大學時曾經落榜,也曾遭遇工作上的挫敗、人際關係障礙、與渴望的工作失之交臂……不斷遇見低潮。

但我把不順遂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堅信「在惶恐不安之中求生存,才能磨練出強勁的韌性」。

舉例來說,當你和其他人處不好時,首先必須了解「處不好是正常的」,因為人際關係不可能一開始就圓滿協調。

坦然接受「處不好」的現實,再思考「如何改善」,才能一點一滴逐步化解僵局。

不管是目前所任職的公司,還是自己的人生,誰都無法預測將來會發生什麼變化。「對未來感到不安」是人之常情,即使一生看似功成名就,不安的感覺也絕對不會消失。

辻信太郎董事長曾問我:「你知道董事長的工作是什麼嗎?」他自問自答:「公司經營順利的話,吃胃藥時想的是『還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強』;公司營運不佳時,吃胃藥時就會思考『該如何改善公司現況』,這就是董事長的工作。」

總歸一句話,「安居之地」並不存在。雖然拚命努力工作可以讓生活稍微穩定,卻不可能達到「對一切感到心滿意足,沒有任何煩憂」的境界。

要注意的是,即使有這種想法,或是對未來感到徬徨,都沒有必要因此否定自我。

重點在於,要從「不管怎麼做都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消除看不見未來所帶來的焦慮」的角度,去思考「既然如此,該怎麼做才能減輕憂慮、向前邁進」。

再進一步來說,正是因為感到不安,人們才會成長。處在安逸的環境裡,多少會有些驕傲,也難以激發成長所需的動力。

以不安做為能量,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成長的幅度將令人刮目相看

Source: 摘自这里

Back to Top

 

10種日常抗衰老食物 吃出不老容顏

抗衰老一直是女性關注的話題,尤其年過25歲,皮膚就會開始出現鬆弛、細紋現象,這時只好求助保健護膚產品,但效果卻不一定如預期好。其實,以食物來對抗歲月侵襲的魔力,效果更好也更方便。這裡整理了10種食物,經常食用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新鮮乳酪:搶救記憶力

新鮮乳酪所富含的亞油酸是促進記憶力的「萬靈藥」;富含的微量元素鋅,有助於調節神經傳遞介質的合成,進而改善腦功能。

當然,除了新鮮乳酪,在飲食中還可以加入雞蛋、牛奶、全麥麵包、花生醬、青椒、花菜、豬肝、牡蠣等健腦食物,可以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2、金槍魚:PK脂肪

金槍魚是一種低糖、低脂肪、低熱量的食品,同時又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其他多種營養素,非常有益於女性減肥。金槍魚中還富含鐵,女性多食更加有益。一份85克的金槍魚,含有20克蛋白質,被譽為蛋白質最佳來源。

金槍魚含有豐富的酪胺酸,能幫助生產大腦的神經遞質,金槍魚的魚眼中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該物質具有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延緩老人記憶衰退的作用。

3、蜂蜜:淨化血液

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深色的蜂蜜是人體細胞最好的捍衛士,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抗氧化作用且能保護細胞的物質,這種物質對淨化血液大有好處,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所以購買時儘量選擇深顏色的蜂蜜。

蜂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冬天進行戶外跑步鍛煉時,吃一勺蜂蜜,能幫助鍛煉者有效地維持血糖水準。

另外,將新鮮蜂蜜塗抹於皮膚上,能起到滋潤和營養作用,使皮膚細膩、光滑、富有彈性。

4、柳丁:增強免疫力

柳丁(又名柳橙)所含的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多了30%以上。冬天預防感冒,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多吃柳丁,其作用不亞於感冒藥。

一個柳丁就能向人體提供75毫克的維生素C,每天吃1-2個柳丁,就能充分滿足身體每日維生素C的需求量,在保養皮膚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一顆一般大小的柳丁,纖維質含量有3.5公克,在水果裡,排名前五位。

5、綠菜花:年輕心臟

綠菜花是很好的保健蔬菜,它既可防癌,又可整腸,又有减肥作用,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

綠菜花中含有黃酮醇,它具有增強體質和防癌的作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對34,000名女性進行調查研究後證實,綠菜花所含的黃酮醇能很好地保護心臟,並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15%-20%。此外,每日食用200克水果和蔬菜(約相當於兩個蘋果和一份蔬菜)的女性,其患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能降低60%。

6、雞蛋:呵護乳房

美國乳腺癌研究專刊公佈的最新醫學研究成果顯示,每日食用一個雞蛋的年輕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風險性將會下降18%。雞蛋中所含的硒、鋅具有抗氧化、防癌以及抗衰老的功能。

另外,植物脂肪和富含能促進腸蠕動的纖維素類食物,也具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瑞典科學家發現,黑麥片粥或黑麥糊也具有同樣的功效。這是因為黑麥粒的外殼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

7、花生醬:永保青春

花生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大量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還含有色氨酸,可以有助入眠。

花生醬富含維生素E,所以它強大的抗氧化功能不容忽視,常吃能幫助女性抵抗歲月的侵襲。最新醫學研究表明,花生醬與其他堅果(如核桃、榛子)一起食用,就能使女性大大降低患糖尿病(類型2)的風險性。

8、咖啡:預防早老性癡呆

咖啡在提高人的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預防早老性癡呆和帕金森症方面,有不錯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能提高止痛片40%的效力。

不過,咖啡會使人體鈣流失,添加牛奶喝就能有效防止鈣的流失。喝一杯咖啡之後,應喝1—2杯水,防止對皮膚的傷害。

據2012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發表一個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減少死亡率。每天喝一杯咖啡就可降低大約10%死亡風險。

據世界各國研究資料顯示,咖啡可以抑制某些癌症的發生,咖啡也有助於保腎、保皮膚、保大腸、保乳房的功效。

9、美國大杏仁:保持體形

研究顯示,在每天的膳食中加一把美國大杏仁,不僅不會使體重增加,相反,還能幫助女性減肥。大杏仁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脂肪吸收率,所以不會導致體重增加。另外,一些研究還表明,每週食用美國大杏仁5次以上的女性,身體品質指數(BMI)在所有成年人中最低。

一把大杏仁(約23粒),大約28克,含有160卡路里,同時富含類黃酮抗氧化劑,同時也是維生素E和礦物質鎂的極好來源。

10、燕麥片:降低膽固醇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食品,幾乎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強力營養成分,維生素B1、維生素B2、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燕麥片裏的蛋白質含量是所有穀類的冠軍,它能為你的骨骼和牙齒補鈣,並使你整天精神飽滿,燕麥片中的β-葡聚醣,可以增強免疫力。在很多國家,燕麥片被譽為最受女性青睞的健康食品。

美國臨床營養學家的研究證實,每天吃一碗燕麥糊或燕麥粥,就能將高膽固醇水準降低10%以上,並使心肌梗塞病的發病率降低20%。若選擇的是內含水果、胡核仁、葡萄乾、牛奶等混合的麥片糊,則能使心肌梗塞病的發病率降低50%。**

Source: 摘自这里

Back to Top

 

 

橫跨歐亞兩大陸-201211土耳其之旅

土耳其,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同時橫跨歐亞兩大陸的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熱情的人民及美麗的風光。

                                                              Istanbul

我在201211月對這個國家進行了一場行程達2600多公里的旅行(其中1800多公里為租車自駕),以下為我為這次旅行所寫的遊記。並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給自己留作紀念,也為後來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

行程總結:

以下是我在土耳其的具體行程:

1118-20 號,London-Istanbul

參觀了以下的景點

索非亞大教堂 Sophia Church)

藍頂清真寺 Blue Mosque)

伊斯坦布老皇宮(Topkapi Palace)-原計劃20號要去,但是很可惜20號正好是周二,Topkapi Palace休息的日子

探索

伊斯坦布老城(Old City of Istanbul)

橫渡

Bosphorus 海峽

觀看

土耳其傳統旋轉舞

土耳其浴-由於時間緊湊,這個也沒有體驗到

1120-21 安卡拉Ankara 土耳其首都

20號晚的Coach前往安卡拉Ankara 土耳其首都

21號白天參觀

土耳其國父紀念堂 Anit kabir

逛街

夜宿Ankara

22-23號租車自駕前往位於土耳其中東部的Cappadocia, Underground City, Open Air Museum 及欣賞自然風光

23-24號自駕前往Trabzon (位於土耳其東北部黑海邊上的一座城市)

24-25號前往Trabzon附近的Sumela Monastery (世界5大懸空寺院之一)

25-26號沿著黑海沿岸駕車回Ankara還車

26-27號在Ankara逛街,並參觀了安格拉古文明館參觀了Museum of Anatolian Civilizations

27晚搭乘晝夜長途巴士回 Istanbul

28號早搭乘土耳其航空班機返回英國

                                                      Sumela Monastery

下面是我每天行程的紀錄:

18號早上搭乘1050London Gatwick- Istanbul的土耳其航空的飛機。

 

順便說明一下,我這次是從英國往返土耳其,搭乘的是土耳其航空的飛機。 149英鎊往返,是在土耳其航空的網站上直接購買的票(http://www.turkishairlines.com/),此票包含了23KG的行李托運,機上餐,網上自助劃機位及選擇自己喜歡的飛行餐。另外他們的飛機很新,機上空服人員的服務又很好。

花這麼少的錢卻享受了這麼多的服務,這和我在歐洲常搭的廉價航空公司(Easyjet, Ryanair, Thomas Cook等)比起來是強不知多少了。

Anyway,由於我住在離London 西南30英里的地方,所以最便宜的方式到位於London正南邊的Gatwick機場就是自己開車到London的郊區,然後搭公車到最近的Tube Station,到Earl's Court2鎊的Easy BusGatwick (當然你需要提前在他們的網站購票,http://www.easybus.co.uk)。注意:Easy Bus只適合行李很少的人搭乘,如果你有很多行李,他們可能由於無法裝下你的行李而拒載你。

Istanbul有兩個機場,一個是在亞洲,另一個是在歐洲。我飛到的是位於歐洲的Atatürk Airport

歐美等國護照到土耳其是落地簽,需要在機場購買Visa,國籍不一樣價錢也不一樣。美國是20美金,英國則是10英鎊(約15美金)。

出機場後,最便宜的進入市中心的方式是搭乘Metro http://www.turkeytravelplanner.com/Maps/ist_metro_map.html. 不管多遠,3里拉(1英鎊多)一次。

我在Istanbul的兩晚住的是位於Istanbul老城中心的Cordial House 青年旅舍(http://www.cordialhouse.com/8人一房間,share浴室和洗手間,大廳前台有免費的wifi, 8歐元一晚,房間及其他公共設施都很乾淨很整潔。我選擇這家旅舍關鍵還是他的地理位置很好,從這裡你基本上可以走路到達Istanbul老城裡的主要觀光景點。

19

19號原本計劃參觀索非亞大教堂(Sophia Church) 和藍頂清真寺(Blue Mosque),結果由於事前沒有做好功課,結果到了那邊後才發現號原本計劃參觀的索非亞大教堂(Sophia Church)週一是關門休息的。藍頂清真寺(Blue Mosque)雖然開放,但是由於這兩處緊鄰each other,所以決定要看就一起看,否則第二天還要來同樣的地方有點浪費寶貴的時間。

 

所以當下就轉到了位於老城另一邊的HodjaPasha http://www.hodjapasha.com/)購買了當晚的土耳其傳統旋轉舞的門票50TL (每週二,四,六則是肚皮舞的表演)。然後到了不遠處的Eminönü購買了下午230的瀏覽歐亞分界的Bosphorus海峽的船票15TL

 

然後隨便在老城逛一逛,吃頓午飯就到了下午瀏覽Bosphorus海峽時間。 Bosphorus海峽位於歐亞之界,長約30公里,北連Black Sea 南通過Marmara海和地中海連接。最寬處3公里多,最窄處僅幾百米,平均水深65米。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sphorus_Strait)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因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Back to Top

欣賞更多我這次還有其他多次旅行的照片,及獲取相關有用的信息,請到我的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KaisWorld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8.0 or higher, at 1024 x 768 resolution 2003-20065 © All Rights Reserved